8.田立莉:為學生所需而教(1 / 3)

“我看過介紹《九章算術》的書,《九章算術》距今已有1900多年了,在世界上有很大影響,已被譯成日、俄、德、英等多種文字出版。我們前麵學習的分數、麵積等,在《九章算術》中有研究。”“看來淘氣對《九章算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智慧老人笑著對他們說道,“對這一學期將要學習的方程,早在《九章算術》中就出現了。”

“誰讀過《九章算術》?”教室裏一片安靜。隻有兩個同學小聲說:“我聽別人說過。”“讀一讀數學故事,了解數學的發展曆史,對我們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在新的學期,讓我和你們一起走進《九章算術》,開始數學發展的‘旅程’。”我的號召,贏得了全體學生的響應。我們還表示讀完《九章算術》後將一起交流體會。

帶著這份快樂,我們翻到了目錄。

“看到目錄,再翻一翻書中的內容,哪個會,哪一點有所了解,哪個知識點不會,請你們都寫在書上。”這也是我對全冊內容的初步調研統計。

“小數的加減法”——全班45人,42人高高地舉起了手表示會,3人表示不會。

在這42人中,有掌握小數加減法運算的,有初步認識的,也有略知一二的。

我讓學生將書翻開,看書上第14頁到17頁,用自己的心與書進行對話,用自己手中的筆與書進行交流,給學生獨立閱讀、展現自我的機會。

在這節課中,學生做了37道題,其中含有橫式、豎式計算,表格,解決實際問題,不僅有一步試題,還有兩步試題。隻有5人有一道計算錯了,其餘學生都是一遍就準確無誤。讀書促進了他們的學習,評價也使他們得到了快樂,我對一次就做對的給A100,及時改正過來的我給B100,學生笑在臉上,喜在心裏。

在評判時,我發現了“3.7+3.12=6.19”、“18.3-12.51=6.52”的錯例。這是對計數單位、計算法則不理解造成的錯誤。我還發現了“4.8-2.8=2”、“4.8-2.8=2.0”。

在學生興奮到最高潮時,我向學生發出了追問:“小數加減法在計算過程中,為什麼要小數點對齊?你們能用什麼方法說明理由?2與2.0大小一樣,你又怎樣說明?2與2.0這兩個數真的完全一樣嗎?”透過學生的表情,我看到他們真的有些困惑了。

“這兩個問題,你們通過再讀書,並聯係我們每人心中已有的知識,再通過你們之間的討論交流,肯定能找到正確答案與理由。”老師用期待的目光、深情的話語,給學生勾畫出了自信的底線。

當學生談對本節課的感受時,有的同學說:“我很棒,所做的題全對。”有的說:“看書使我對小數加減法及計算有了更深的了解。”有的說:“不明白的問題,經同學們的幫助,我就明白了。”有的說:“8.10寫成8.1可以省時,以後能省的0,我不寫了。”……

“我看過介紹《九章算術》的書,《九章算術》距今已有1900多年了,在世界上有很大影響,已被譯成日、俄、德、英等多種文字出版。我們前麵學習的分數、麵積等,在《九章算術》中有研究。”“看來淘氣對《九章算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智慧老人笑著對他們說道,“對這一學期將要學習的方程,早在《九章算術》中就出現了。”

“誰讀過《九章算術》?”教室裏一片安靜。隻有兩個同學小聲說:“我聽別人說過。”“讀一讀數學故事,了解數學的發展曆史,對我們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在新的學期,讓我和你們一起走進《九章算術》,開始數學發展的‘旅程’。”我的號召,贏得了全體學生的響應。我們還表示讀完《九章算術》後將一起交流體會。

帶著這份快樂,我們翻到了目錄。

“看到目錄,再翻一翻書中的內容,哪個會,哪一點有所了解,哪個知識點不會,請你們都寫在書上。”這也是我對全冊內容的初步調研統計。

“小數的加減法”——全班45人,42人高高地舉起了手表示會,3人表示不會。

在這42人中,有掌握小數加減法運算的,有初步認識的,也有略知一二的。

我讓學生將書翻開,看書上第14頁到17頁,用自己的心與書進行對話,用自己手中的筆與書進行交流,給學生獨立閱讀、展現自我的機會。

在這節課中,學生做了37道題,其中含有橫式、豎式計算,表格,解決實際問題,不僅有一步試題,還有兩步試題。隻有5人有一道計算錯了,其餘學生都是一遍就準確無誤。讀書促進了他們的學習,評價也使他們得到了快樂,我對一次就做對的給A100,及時改正過來的我給B100,學生笑在臉上,喜在心裏。

在評判時,我發現了“3.7+3.12=6.19”、“18.3-12.51=6.52”的錯例。這是對計數單位、計算法則不理解造成的錯誤。我還發現了“4.8-2.8=2”、“4.8-2.8=2.0”。

在學生興奮到最高潮時,我向學生發出了追問:“小數加減法在計算過程中,為什麼要小數點對齊?你們能用什麼方法說明理由?2與2.0大小一樣,你又怎樣說明?2與2.0這兩個數真的完全一樣嗎?”透過學生的表情,我看到他們真的有些困惑了。

“這兩個問題,你們通過再讀書,並聯係我們每人心中已有的知識,再通過你們之間的討論交流,肯定能找到正確答案與理由。”老師用期待的目光、深情的話語,給學生勾畫出了自信的底線。

當學生談對本節課的感受時,有的同學說:“我很棒,所做的題全對。”有的說:“看書使我對小數加減法及計算有了更深的了解。”有的說:“不明白的問題,經同學們的幫助,我就明白了。”有的說:“8.10寫成8.1可以省時,以後能省的0,我不寫了。”……

有的同學還提出了出乎老師預料的有價值的問題:“小數點後麵是不是還有很多位?”

——這正是下一節課的教學資源啊!

我為學生的收獲而快樂。(田立莉)

之二:“放開手,他們走得很好!”——我悟這是一節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