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柏林待眾人回味一會兒之後,才笑道:“這倒是巧了,鍾靈兄和本官做的是同樣的詩。”
“長青也是《勸學》?”曾毓笑道,“那真是巧了。長青請。”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餘柏林微笑,“與諸位共勉。”
餘柏林吟詩之後,眾人先是一愣,然後露出恍然之色。
曾毓笑道:“好你個長青,又另辟蹊徑,倒顯得我之詩作,太過浮華了。”
餘柏林笑著搖頭道:“鍾靈兄那不是浮華,是實在。這場比試,就算平局吧。”
曾毓微笑不語,算是同意了。
其實兩人詩作,若論雅致哲理,餘柏林當更勝一籌;但若合乎此次場景,且對諸位舉子的激勵效果,曾毓則更勝一籌。若要說兩人平手,倒也說的過去。畢竟評比方向不同。
諸位考官一聽,也知道這兩人並非真的比試,不過是將剛才沉悶氣氛活躍一二而已,免得那些舉子一個個不像是赴鹿鳴宴,倒像是奔赴刑場似的。
劉儀等人紛紛毫不吝嗇誇讚之詞。這倒也不是真拍馬屁,兩人詩才放在那,的確是整個大暉頂尖的一份,不愧都是大魁天下之人。
劉儀看了一眼宴會場中,那些舉子忐忑神色少了許多,一些人臉上躍躍欲試,似乎兩位上官的佳作讓他們起了好勝之心。
哪怕比不過,好歹也想被兩人誇讚幾句。
曾毓見氣氛已經炒起來,便道:“光是我兩作詩也太沒勁了些。剛你說鹿鳴詩沒意思,那你何不定個題目,讓諸位舉子做一些有意思的詩出來?”
餘柏林沉思片刻,笑道:“以詩會友,在座的舉子皆是同榜,也算是友人了。多做些詩,也是雅事一樁,諸位意下如何?”
劉儀知道,餘柏林和曾毓這是看出來場下舉子對自己之前所做鹿鳴詩不滿意,想要請願重做,而給他們台階下了。他忙道:“大人說得是,請大人出題。”
餘柏林和曾毓表現的如此明顯,在座舉人又不是傻的,哪能看不出來,當即心懷感激道:“請大人出題!”
餘柏林道:“既然要讓眾位舉子顯露一下真本事,那本官就出一個你們肯定都曾經做過的、感觸最深的詩給眾人品鑒品鑒。”
“內容為,讀書。關於任何讀書的心得體會皆可。”
餘柏林話音剛落,眾人心中皆嘩然。
當然,這種內容的詩,的確是每一個讀書人多會做的。畢竟對於“讀書”這件事,既然是“讀書”人,那麼他們的體會自然最深。情之所至,自然有所感悟,便寫成詩作了。
餘柏林此次出題,選了幾乎所有人都做過的內容,相當於就是讓他們拿出最好的一首詩出來,讓眾人評比評比了。
片刻之後,解元吳懷還在沉思,易經魁郭祝先起身道:“學生先來。”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好!”眾人紛紛叫好。
這首詩寫了郭祝用心讀書,連春天快過往都沒有察覺到,若不是路過之人的笑聲,他沉浸在讀書中,根本不會注意到周遭。其惜時如金、潛心求知之意,可見一斑。
曾毓笑著點評道:“此詩可見易經魁讀書之刻苦。”
郭祝抬手躬身道:“學生慚愧。”
有郭祝開頭,其餘人也紛紛起身吟詩,將自己所做最得意詩作,誦給上官點評。
不過郭祝珠玉在前,其餘讀書人的詩作就稍遜一籌。幾位經魁也是如此。
並不是文章做得好,詩就一定出眾,有這局麵,也並不讓人例外。
郭祝臉上稍顯得意。有此佳作,這鹿鳴宴上彩頭,大概要他來摘得了。
幾位舉子作詩之後,見都不如郭祝,場麵稍稍安靜了一會兒。直到一位,麵容滄桑,位列第十七位的舉子周騰彬作詩之後,場麵又稍稍熱鬧起來。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周騰斌拱手道。
周騰斌出身貧寒,中舉之前家中幾近窮途。周騰斌院試未考好,沒能考得廩膳生,領取公家膳食。他便一邊教書以及給人寫信寫對聯賺取盤纏,一邊靠自學,落第三次,方考中舉人。
曾毓歎氣道:“你既已經中舉,便已經應了‘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今後也希望你能記住你詩中所言,再接再厲。”
“弟子銘記。”周騰斌垂首,眼角微紅。有今日之功名,有曾毓這一席話,他多年來苦楚,似乎一掃而空。
其餘眾人也心頭微顫。雖不如周騰斌之前所遭磨難,但這科舉一路走來,大家都不是一帆風順。周騰斌之詩,讓眾人頗為動容。
郭祝歎一口氣,對著周騰斌舉杯道:“周兄,我等為同榜,希後年共杏榜提名。”
周騰斌道:“承蒙吉言。”
兩人將酒飲盡算是因詩初步有了交情。
此時解元郎吳懷仍舊未作詩。這讓鄉試之後對其頗為看好,還專門向餘柏林和曾毓舉薦過他的劉儀有些不滿。
他道:“既然幾位經魁都作詩了,吳解元可有佳作?”
吳懷起身道:“弟子慚愧,聞得郭兄和周兄佳作之後,不敢再來獻醜。”
餘柏林知道劉儀是有意舉薦此人,便給了劉儀幾分麵子,道:“不妨。文章和詩詞不一定都擅長。你隨意做一首便好。”
吳懷忙道:“那弟子獻醜了。”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說罷,吳懷紅臉道,“請大人恕罪。”
眾人一聽,不由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