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挺常見,也沒什麼心理落差。反正餘柏林之前就對這些人不遠不近,禮儀周全但從不深交,現在也沒兩樣。
於是一些人開始稱讚餘柏林榮辱不驚,有君子之風。
也不知道是真心還是假意了。
因北疆有了戰事,糧草軍械之事在朝堂上爭論的不可開交,皇恩寺裏病逝了一位居士這種小事,如小塊石頭落入湖中,沒擊起多大水花。
之後何太後因那位居士愛女之死抑鬱身亡,倒是聲勢較大。畢竟她是太後,需要全國縞素。雖然不是親媽,皇帝也要為其守孝。
餘柏林也換上了素色的袍子,並在府邸門口掛上了縞素表示哀悼。
何太後諡號慈虛皇後。涼德薄禮曰虛,華言無實曰虛。“虛”乃下諡號。
對於皇帝陛下而言,給何太後一個下諡號算是仁慈了。若是她所做之事暴露於世人之下,就該剝奪太後封號,不入皇陵了。
皇帝陛下也是懶得折騰這些。人都死了,身後虛名他懶得花費太多心思。
何太後雖然是下諡號,明擺著皇帝陛下不喜,但京城中人守孝還是規規矩矩的,不敢放肆。
皇帝陛下喜惡是一回事,自己是否受禮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皇後都要率領眾命婦哭靈,他們有何理由不按照規矩來?
京城中因為國孝哀悼了一段時間,待北疆大捷傳來,氣氛才重新變得歡樂。
餘柏林聽聞,此次大捷,封蔚立了大功。
他居然深入敵營,偷襲並斬獲敵人首領首級,才這麼快結束戰爭。
餘柏林聽後,手腳冰涼,思維麻痹,半晌,才回過神來。
深入敵營?這小子是自己去找死嗎?!
封蔚作為德王,本應規規矩矩在後方將士重重保護之下,撿個漏子刷點功勳就夠了。現在還沒到連皇室中人都要奮勇殺敵的時候。
但這家夥顯然不安分,非要自己去拚一個實打實的功勞。讓隨性的將領差點嚇出毛病來。
誰不知道德王是皇帝陛下心尖尖?要是出了什麼事,就算立了功勞打了勝仗,都不一定有好結果。
但德王就是這麼幹了,還做得非常漂亮,並未觸犯軍令。
封蔚本是押送糧草,結果不小心遇到天氣原因迷了路。而後他們發現一小股敵人,跟隨敵人就走到了敵軍大本營。
正好前線兩軍正打得如火如荼,敵方大營守備空虛。封蔚等人又被堵在這裏,回不去,於是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衝進敵軍大營,把後麵坐鎮的小王子給砍了。
那小王子和封蔚一樣,都是“沒準備上戰場”,“在後方被保護著刷功勳”的。
哪知道就這麼倒黴,被封蔚“迷路”繞到了後方,把他一窩端了。
反正封蔚說是迷路,所有人都說是迷路,那時候恰好天氣也非常差,其餘將領對封蔚毫無辦法,也隻能捏著鼻子說封蔚是迷路了。
再說了,說不定……還真是迷路。
這小王子此次被派來刷功勳,還是被層層保護,明擺著和封蔚一樣,都是韃子大汗心尖尖上的兒子。
此時暉朝天氣氣候怪異,北方草原一年比一年幹旱,冬天一年比一年寒冷,草原部落生計堪憂,大大小小部落經過連番混戰,終於勉強統一,聯合起來對抗暉朝,意圖更好的打穀草,以維持生計。
此次戰爭就是他們統一之後,發動的第一次試探性的戰爭。
他們派出了充足的人手,秉承著打不過就跑的傳統思想,本以為沒什麼大問題。
誰知道封蔚能“迷路”迷這麼遠,直接繞到後方把人砍了?
那小王子是新任大汗唯一成年的兒子,封蔚可不是俘虜了他,大汗還能把人贖回來。這是真真正正把人給砍了,腦袋都裝好了。
一般而言,若有可能,遇到對方皇室都會刀下留情,一是麵子,二也是為了換取更多利益。
但封蔚振振有詞。他又不是故意去的,他隻是迷路迷到那裏,碰巧發現一座敵軍軍營,碰巧軍營之中防備鬆散,他順手把人一鍋端了,誰知道那敵軍軍營裏的是什麼人?
再說了,人家都騎著高頭大馬舉著大刀來砍他了,他總不能說,咱們別砍了!我看你穿著打扮是個草原上的貴族吧!我們暉朝一般不殺你們,都是俘虜你們的!放下刀!咱們好好說話!
不要暴力,要和平!
封蔚攤手,難不成讓他這麼做?
接到封蔚的自辯奏折,所有朝臣都沉默了。
這還要他們怎麼說。
哦,德王說得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以和為貴,喊話讓對方停下來,先擺談擺談?
這不扯淡嗎?
於是他們再次得到一個深刻的教訓。
對德王的事,還是少插手吧。
別說皇帝陛下寵著德王,就是德王那嘴皮子,就簡直讓人吃不消。
說好的德王是魯莽武夫呢?這嘴炮水平一點也不差啊。
在德王自辯奏折到達的時候,餘柏林也接到一封“家書”。
看了“家書”,餘柏林差點手一抖,把書信撕了。
封蔚在書信中洋洋得意,他果然是故意為之。
北疆將領對他看得緊,他帶去的勳貴子弟組成的隊伍和他一樣,都被安排各種安全的事務,不是守在大後方,就是去押送一下糧草。
封蔚這脾氣,哪能受得了?他本來就是來砍韃子,做出大功勞給他哥和餘柏林看他有多成熟多靠得住的。
於是,他就謀劃許久,深思熟慮,策劃了這次“迷路”。
餘柏林捏著書信,手都在發抖。
這該說他智謀高超,還是說他膽大妄為呢?
不管哪種,餘柏林現在都很想把封蔚揪來暴揍一頓!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5335/3412397.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