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2 / 3)

“以她公主府的名義,你會去嗎?”張嶽白了一眼,道,“為何以首輔名義……大概是因為首輔相邀,她諒你不敢拒絕吧。”

所以洪首輔是不小心躺槍囉?餘柏林更加無語。洪首輔這是無妄之災啊。

本來他還想著那人是一箭雙雕,說不得還是思及他家與洪縣令的舊怨,才會如此做。結果隻是這個原因嗎?

好像以婉麗公主腦子,的確想不出那麼複雜的事。

但她每次做的事,雖然簡單粗暴,但殺傷力卻十分大。

上次是,這次也是。

這次的事,計謀也十分拙劣。但若婉麗公主狠下心,把相關人全殺掉,餘柏林還真是百口莫辯。

餘柏林大概也猜到封蔚未曾跟自己說過會試之後那件事真相。估計是他心中慪得慌,又認為是皇室中人,實在是不好開口,便默默處理了。

皇帝陛下心中大概也是如此所想。

這次實在是事情太大,皇帝陛下怕自己不了解真相會想東想西,才會讓老師將實情告訴自己。

現在想起來,婉麗公主被徹底禁足,好像就是殿試前後。

“陛下一定很生氣。”事情已經結束,餘柏林又沒受多少罪,倒沒多大感慨。

就算他心裏不滿,對皇室中人,也沒有他出手的機會。

“那倒是。”張嶽點點頭。

別看皇帝陛下血洗了朝堂,但在未觸及底限的時候,皇帝陛下已經十分仁慈了。

何太後還好好的在宮裏待著,何家也基本全身而退,婉麗公主三番五次作死,皇帝陛下也隻是讓她出家。

隻是婉麗公主太能蹦躂了。

皇帝陛下警告她,德王還親手揍了她,婉麗公主還能做出冒充強邀餘柏林之事;

皇帝陛下關了婉麗公主緊閉,婉麗公主還能聯合何太後直接懿旨指婚;

皇帝陛下采用最後手段,讓婉麗公主剃度出家,婉麗公主還能弄出這些幺蛾子,差點又害了餘柏林。

無論是皇帝陛下還是張嶽,都也不得不懷疑,是不是他們忽略了什麼事,婉麗公主真的和餘柏林有什麼深仇大恨?

但餘柏林向來深居簡出,甚至從未與婉麗公主見過麵,哪能和人結怨?

想來,大概真的是運氣黴了吧。

不過幾人都不知道,婉麗公主不是遷怒,是真的單方麵和餘柏林有仇。

在餘柏林看來,婉麗公主總是沒事找事步步緊逼。在婉麗公主看來,她所有的倒黴事都是沾染上餘柏林後發生的。

她回京邀餘柏林入府寫詩作畫被皇帝斥責,殿試前借由首輔名義邀餘柏林小述被皇帝關禁閉,之後指婚餘柏林就直接被皇帝陛下扔去剃度出家了。

這種種黴運,可不是和餘柏林相關?

在婉麗公主看來,她做的每一件事,對餘柏林而言都不是壞事。她那是看得起餘柏林。餘柏林當感恩戴德才是。

若不是餘柏林三番兩次推阻,哪會發生那麼多事?所以婉麗公主自然就恨上餘柏林了。

她也恨皇帝陛下,但她沒辦法報複皇帝陛下啊。

不過這件事之後,她大概再也不可能出來蹦躂了。

皇帝陛下就算是泥人做的,也該發火了。

不過餘柏林還是不明白。婉麗公主不過一落魄失勢還出了家的公主,哪來這麼大勢力做出這種事?

張嶽沒有回答,隻是考校了餘柏林學問之後,勉勵了他幾句,讓他安心回去等候重新上班了。

直到月餘,封蔚的書信到來,才解了餘柏林疑惑。

婉麗公主是沒那麼大能耐,但文宗當了十幾年皇帝,宮裏自然有忠於他的人潛藏著。

文宗臨終之前難得心軟。明明若是他自己還活著,何太後今後生活肯定不好過。文宗要死了,他就心軟了,想要保護發妻了,便把暗中勢力聯係方式告訴何太後。

隻是何太後腦子不靈光,慣愛作死,用這些勢力做了許多魯莽事——比如加害大寶小寶和追殺封蔚就是用的這股勢力。

文宗留下的這些忠心的人被何太後作死了七七八八,剩下的都潛伏著。

直到這次,何太後才用他們好不容易聯係上婉麗公主。兩人都被皇帝陛下嚇破了膽子,不敢針對皇帝陛下,便都一起仇恨餘柏林,想把餘柏林置於死地。

本來這消息雖然未曾公開,但其實並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所以保密性上也不怎麼嚴密。

文宗留下的內侍宮女,很容易就偷聽到名單,並摹了一份出去。

何太後和婉麗公主想的是泄憤,那些潛藏下來的勢力心中怎麼想,就要讓金刀衛撬開他們的嘴了。

大概也就是和給皇帝陛下的勢力搗亂有關吧。

餘柏林作為身不由己的誘餌,成功幫皇帝陛下釣上來一條藏得很深的大魚。

上一條大魚是封蔚做誘餌釣出來的。皇帝陛下不得不感慨,封蔚和餘柏林這小兩口真是他的福星,讓他將災禍提前消弭在萌芽狀態。

等皇帝陛下洋洋得意許久,才突然想起,自己仿佛是站在反對的立場上。而且,自家弟弟也還沒追到人。

皇帝陛下瞬間心塞不已。

成皇後聽皇帝陛下長籲短歎,溫婉一笑。

該,叫你拗。澈之去了北疆,長青還懵懵懂懂,當澈之回來的時候,要是長青看上了哪家姑娘,看你怎麼安慰澈之。

皇帝陛下聽後,更心塞了。

他現在反悔還來不來得及?

.....................................

很快餘柏林就重新上班了。

陷害的事情已經結束,皇帝陛下將此事的鍋扣在了已經被血洗的那批人身上,說是那群人的餘孽,然後從宮裏清了不少人出來。

反正那些人都死透了,債多不愁。

而皇帝陛下又不能說,這些人是文宗死忠。說了朝中又要多些動蕩。

反正知道的人都知道了,聽皇帝陛下這麼處置,那些人明白皇帝陛下並沒有處理文宗朝老臣的意思,就成了。

餘柏林此次官複原職後,原本疏遠他的人又見風使舵來巴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