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搶別人名額倒算得上官場常態,誰拳頭大誰說話,雖然不滿也沒什麼好說的。在酒樓用金錢侮辱餘柏林,就讓自詡清貴的翰林院文人們很是看不上眼。之後直接跳過餘柏林,找上了餘柏林老師,明晃晃的不給餘柏林臉。
大家都覺得,這人實在是一丁點同僚情誼都沒有,不得深交。
諸位翰林還沒出翰林院的時候都是競爭對手,但一旦出了翰林院,昔日同僚很大程度上會成為助力。
許昌閣還未混出頭,就讓同僚紛紛疏遠。他以後為官之途可想而知。
這些翰林們,隻要出翰林,就紛紛是大官重臣啊。
.......................................
不過這些事都是很久遠之後的事了,許昌閣能不能混出頭都是個未知數,不用想那麼遠。
兩人休憩兩日之後,領了新的身份牌,開始進入內閣就職了。
因為內閣在宮中,一路上重重檢查十分嚴格。餘柏林和許昌閣經曆了好幾重關卡,終於到達內閣中,準備拜見閣老。
門口小吏道:“首輔繁忙,兩位在門口稍等。”
餘柏林和許昌閣自然稱是,乖乖的等著。他兩約莫等了半個時辰,小吏才出來叫兩人依次進去,聽首輔訓話。
許昌閣先進去,隻一小會兒就出來了,估計也就說了幾句話的時間。出來是許昌閣的神色不錯,可能被洪敏之勉勵了幾句,心情真激動著。
許昌閣對餘柏林拱手道:“在下已經領了職務,先去一步了。”
餘柏林拱手告別,看著許昌閣步子都在飄似的,心中歎氣。
這內閣真是翰林們的夢想啊,哪怕隻是輪值當個書吏。
許昌閣離開之後,餘柏林便緊接著進入拜見。
洪敏之桌前堆了挺高一摞折子,他兩眼布有血絲,看清來有些疲憊。
餘柏林道:“下官拜見首輔大人。”
洪敏之微微點了點頭,道:“坐吧。”
餘柏林坐下時,見到搬椅子的小吏眼中沒掩飾好的驚訝,心想,難道之前首輔沒讓許昌閣坐下說話?
洪敏之抽出一篇文章,因桌案離餘柏林不遠,餘柏林一眼看去,發現那文章居然是自己殿試上所寫的第一篇策問。那字跡,應該是其他人抄錄的。
殿試試卷都要存檔,難道洪首輔讓人重新抄寫了一份?
洪敏之的確讓人抄寫了一份,他從這篇文章獲得不少啟發,又心知餘柏林被皇帝陛下定下,自己不好特意召他見麵,讓別人看著似乎自己在拉攏餘柏林。今日趁著餘柏林報道,洪敏之便把那文章拿出來,解決自己許久的疑問,也算考校一下餘柏林,看餘柏林是否真對新政如此了解。
餘柏林自然是真的了解的。洪敏之和餘柏林一問一答,很快一炷香的時間就過去了。小吏見著兩人可能還要再聊一會兒,很有眼力的給餘柏林也沏了一杯茶潤嗓子。
洪敏之越問越驚訝。
他原來以為餘柏林再了解,大概也就是政令讀的多,再加上本身也有幾分政治上的天賦罷了。現在細聊之後,他才發覺,餘柏林對新政了解,甚至不亞於他。
聽餘柏林說話,他居然有一種找到知己的感覺。
要知道雖然支持新政的人多,但許多人都隻是浮於表麵,或單純支持首輔決定,或隻看到增加稅收一樣功能。其新政背後的意義,隻有身居高位的人心裏才明白。
畢竟站得高,才看得遠。
餘柏林身居寒微,卻有如此眼界,怪不得能六元及第,成千古第一人。
洪敏之不由對餘柏林多了幾分喜愛。
他也老了,有時候想著,若是自己退下了,那新政還能不能延續下去。曆史上許多新政,都是在推行者離世之後,就窮途末路。
不過後來新皇繼位之後,洪敏之心裏踏實許多。新皇不比文宗皇帝,他是真的支持新政,並且自己也有一定見解。不像文宗皇帝,將所有事都全權交給洪敏之。洪敏之權勢雖重,心裏卻不踏實。
新皇權力集中,他手上權柄減弱,但新政推廣更加順利。
新皇是自己想要改革,並且也有能力改革。就算他有一天幹不動了,新皇也會找到合適人選繼續下去,不會就此中斷。
但洪敏之眼界很高,他縱觀朝堂,居然沒有發覺一個能繼承他的。
不過餘柏林能不能擔此重任……
洪敏之思考了一會兒,問道:“看來你已經知道本官推行新政的根源是豪門土地兼並,以你所見,新政能否解決這個問題?”
餘柏林沉默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說實話還是說假話。
他抬頭看著洪敏之,洪敏之麵色不喜不怒,看不出心中情緒。
餘柏林突然就淡定了。
若是他說的話,能給暉朝帶來一二好處,那也不枉費他穿越一場。再說,反正他背靠皇帝陛下,就算首輔心中不喜也沒什麼。大不了在洪首輔在閣這段時間,他不做相關的事罷了。
餘柏林道:“下官認為,不能。”
在場立刻雅雀無聲。
守門的小吏豎著耳朵聽著,已經嚇傻眼了。
這對話沒什麼機密,這小吏又是洪敏之心腹,自然沒有揮退。
小吏本見兩人相談甚歡,還以為餘柏林一定會得首輔好感。誰知道這人語不驚人死不休,居然否定了新政。
新政就是洪首輔逆鱗,誰碰誰死,這餘修纂也太不自量力了!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5335/3412362.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