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3 / 3)

翰林院也分不同部門,每個部門都有一到兩個名額。寧桂洲手中,就有兩個名額。

不過他們遞上去的人選,還要閣老親自挑選,才會最終確定。

三鼎甲都在同一部門,但一般來說,新來翰林不會立刻輪值。

所以當寧桂洲遞上來的人選,有餘柏林的名字時,洪敏之感到很意外。

在他想來,就算有人破格,也該是陳磊。畢竟有太子太師的麵子在。

餘柏林雖然是張嶽弟子,但比起陳磊來說,背景差太遠了。

所以說,寧桂洲是真的欣賞餘柏林?

洪敏之初次聽到餘柏林名字,也是在餘柏林寫過集注之後。不過他並非本經《春秋》,再加上事務繁忙,他便沒有多留意。

之後他真正開始了解這個人,乃是自己無辜被冤枉一事。那時候他覺得這人挺倒黴的。

再後來,就是看到餘柏林殿試文章了。

這時,洪敏之才正視餘柏林,覺得此子乃可造之材。

當恩榮宴上太子一事後,洪敏之對餘柏林更加看重。

不過畢竟了解不多,洪敏之對餘柏林印象還停留在可堪造就的小輩。當他居然被向來重資曆的寧桂洲破格提拔,洪敏之就不得不驚訝了。

這餘柏林到底在翰林院做了何種事,讓寧桂洲如此推崇?

王海泉看到餘柏林名字時,鑒於要避嫌,並不評論,隻是笑得十分得意。

無論餘柏林這次輪值內閣成功與否,光是寧桂洲願意推薦他,就足以證明餘柏林優秀了。

“這餘長青就算再有才華,資曆還是淺了些。”何清道。

他倒不是對餘柏林有什麼不滿,隻是心中另有人選罷了。

王海泉瞥了何清一眼,道:“輪值內閣什麼時候全看資曆了?不是向來一新一舊搭配著來嗎?”

這“新”不一定是“最新”,但在名額有兩個的前提下,的確有一個名額給資曆最老的、另一個不看資曆給推舉人心中最為合適的。

寧桂洲這兩個名額恰恰符合常理。

何清微笑道:“餘長青或許有些才華,但年紀太小,應當磨礪一二。以他年紀,就算下一次,下下次輪值,也是內閣官吏中最年輕的一個了。”

成,你還想下下次。王海泉心中冷笑。

洪敏之捋了捋胡須,道:“暫且再看吧。”

他倒是生起打探餘柏林在翰林院所做之事的心思了。

至於何清想推舉人選,即使這次餘柏林落選,也絕對輪不到他來選人。

明明都已經失去聖眷了,還不老實。洪敏之覺得,以前把何清作為對手的自己,一定是腦抽了。

內閣在皇帝不能幹的時候,能獨攬天下權力,等同攝政;但當攤上一個有能力又有魄力的皇帝,就該老老實實做輔助了。

洪敏之覺得現在挺好的。有皇帝頂著,他改革起來都順利許多,不需要一個人擔著,還能空出手來整治那些打著他招牌胡作非為的人,不用擔心自己這邊示弱,就有人蹬鼻子上臉。

如此下去,說不得改革之後,自己還能得個好下場呢。

曆代改革之人,少有善終。洪敏之扛起改革大旗,就做好了全家陪葬的打算。但若能不陪葬,誰願意找死?

何清隻當洪敏之同意他的看法。他是知道洪敏之和餘柏林之間是有嫌隙在的。

....................................

內閣在知道這份名單的時候,封庭也知道了。

他看到名單,不由大笑幾聲,對成皇後道:“琪芳啊,我還想直接提拔長青,讓他先當講官,再進東宮講讀。熬個一兩年,直接到講讀學士的位置。誰知道我還沒出手,長青自己倒跨了一大步,進內閣輪值了。”

成皇後一邊繡著東西,一邊微笑道:“長青那孩子能幹又踏實,遇到一個慧眼識珠的人,自然不需要陛下擔憂了。”

封庭滿意的點點頭。比起他自己出手提拔,餘柏林這種靠自己能力也能被破格提拔,更讓封庭對他印象更好。

封庭心中的得意,就像是自家人出息並被別人讚揚。

“那便等一等吧。”封庭按下了直接提拔餘柏林為講官的旨意,“若不靠我之手,長青能自己脫穎而出,對他將來,更有好處。”

“不過內閣會不會因為長青年紀而故意將他罷落。”封庭思考了一下,決定小小的推餘柏林一把。

於是翰林院很快就接到皇帝的旨意。皇帝陛下要祭天了。以前是翰林院推選人出來寫祭天文,多由講讀學士代筆。這次皇帝陛下讓翰林每人寫一篇,然後直接從中選擇。

當然,不是所有人的文章,皇帝陛下都要看的。這是要經過層層篩選的。

皇帝陛下這事雖然看似心血來潮,但這麼做的皇帝也並不少。祭天文,有皇帝自己寫的,有講讀代筆的,有皇帝隨便點個人寫的,也有讓翰林院人人都寫,皇帝選的。

文宗時候都是讓講讀代筆,武宗時候皇帝看誰順眼讓誰寫,甚至還有不讓翰林寫的。

封庭至少還是讓翰林寫。

這旨意一傳出,翰林院人人都跟打了雞血似的。

這簡直如同殿試一般了。

文章要是寫得好,可是能直達聖聽。被皇帝選中作為祭天禱文,名字肯定會被皇帝記住吧?

名字記住了,以後好日子就來了。

餘柏林在得到這個消息時,並不知道皇帝陛下的小九九。但這種機會,他肯定不會錯過。

祭天禱文他沒寫過,但曆史中祭天禱文有許多,他便在空餘時間仔細研讀,不斷練習。不說一鳴驚人,畢竟翰林院能人太多,曆屆三鼎甲都在裏麵。但至少,他不能辱了自己的名聲。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5335/3412358.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