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翻領是底領量(領座)很少或沒有,平鋪在肩部的領型。它的變化主要是靠外在的造型設計,根據外領口線的形狀和長度的不同,有很多變化。由於底領很小,頸部活動自如,因此,平翻領多用在便裝和夏裝中,如平領、海軍領、披肩領、荷葉領及多種變化的平翻領。

一、平翻領的結構設計分析

利用原型衣身紙樣的領口弧線製圖,平翻領的結構設計可達到更好的表現效果,製圖時,沿衣身領口弧線向內0.5cm形成裝領線,加上受麵料厚度等因素的影響,在衣身的後領中心會形成約0.5cm的領座,而前麵則幾乎沒有領座。如果想增加領座量,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減少領外口弧線的尺寸;另一種是通過調節前、後衣片紙樣肩部重疊量的方法,利用前、後衣片紙樣肩部重疊量的大小來把握領底線的曲度。重疊量越大,領座越大,領外口線越短,反之,領座就越小。

如果想減小領座量,也用這兩種方法:一種是打開領外口線追加領外口線的長度;另一種是減小前、後衣片紙樣肩部重疊量,使領子在外口處呈波浪形。

前、後衣片紙樣肩部重疊量大小的確定:在平翻領的製圖當中,通常使用原型前、後衣片紙樣肩部重疊的方法,領座的大小是由前、後衣片肩部重疊量來決定的。一般情況下,前、後衣片紙樣肩部重疊量為前肩線長度的1br3時,領座高約0.5cm;1br2時,領座高約1cm;1∶1相等時,領座高約1.5cm,領座再高就失去了平翻領的特點,也就不能稱之為平翻領。

二、平翻領的結構設計實例分析

1.平領

平領的結構製圖方法:

(1)前、後衣片紙樣肩部以頸側點(SNP)為基點重合,重疊量為前肩寬的1br4,約3cm,領座高約1.2cm。

(2)後領中心頸側點處沿衣身領口弧線向內形成0.5cm的底領領座,為了使前領在裝領至點處達到稍微立起的效果,前領裝領至點向外0.5cm,使裝領線的弧度小於衣身領口弧度,將這幾個點用圓滑的弧線連接,依款式造型需要,畫出外領口線。

2.海軍領

海軍領也叫水兵領,底領較低,是平翻領的一種領不宜過分貼肩,所以,前、後衣片紙樣肩部重疊量較少,領口呈V字形,領子覆蓋在肩部,在後麵呈四方形垂下,在紙樣設計上,前、後衣片的頸側點重合,肩部重疊1.5cm,此時的底領高度為0.7cm左右。按設計要求,將衣身領口修成V字形,以此為基礎畫出海軍領型。V字形領口的開口深度可自由設定,或依照款式造型需要而定。

海軍領的結構製圖方法:

(1)按設計要求,將領口修成V字形,以此為基礎畫出海軍領型。

(2)前、後衣身紙樣的肩部以頸側點為基點重合,重疊量為1.5cm,此時的底領高度為0.7cm左右,頸側點向內0.5cm。用圓滑的曲線畫好裝領線,依款式造型需要,畫出海軍領的外領口造型。

3.荷葉邊領

荷葉邊領的紙樣設計是通過將領外口打開追加領外口線的長度,使領子在外口處呈波浪形的平翻領,特點為完全沒有底領,這種領型通常起到裝飾作用,大多選擇透明麵料或柔軟而有彈性的麵料,荷葉邊領的變化非常豐富,但大致可分為兩種基本款式,一種是領口一側沒有褶量的紙樣設計A款,一種是領口一側有褶量的紙樣設計B款。

荷葉邊領A款的結構設計:由於荷葉領的結構是將領外口加大,可以將前、後衣片肩線合並使用,當造型需要有意加大領的外口使其呈現波浪褶時,裝領線的彎曲度必須遠遠超過衣身領口的彎曲度,促使外領口增大,方法是通過切展使裝領線加大彎曲度,增加領外口長度,縫製時,裝領線還原到領口弧線,使外領口線出現波浪褶皺。在處理紙樣時,為了均勻分配波浪褶,可采用平均切展的方法完成,波浪褶的多少取決於裝領線彎曲的程度。

(1)荷葉邊領A款的結構。

(2)荷葉邊領B款的結構。

展開說明:展開時平均分布展開量,注意展開後領尖點不要超過前中心線,最好距前中心有1cm的距離,以便領片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