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領的結構設計分析
立領造型簡單,實用性較強,是沒有翻領部分的領型,由領口和領子兩部分組成,兩者之間的配合是立領結構設計的重要研究內容。領型變化的關鍵因素是裝領線的弧線。根據人體頸部上細下粗的造型,裝領線必須上翹(某些特殊款式除外),決定立領造型的關鍵因素是起翹量的大小,領口弧線所開深度越大,起翹量越大。
二、立領的結構設計實例分析
1.學生裝領
學生裝領是較為傳統的一種立領領型,比較貼合脖頸,可直接使用原型的領口線,一般采用1.5~2.5cm的起翹量。
2.直條式立領
此類立領由於裝領線為直線,領子著裝後會出現稍向後傾斜的效果,因此需要對衣身領口進行修正,需將後領口深度略微減小些,這種領子沒有起翹量。
3.倒梯式立領
這種領子的起翹稱為倒起翹,根據領上口的大小,倒起翹量也有所不同。起翹量越大,上領口越大,可依據款式需求來調節起翹量。
4.連身立領
領座部分與衣身整體或部分相連,既有立領的造型特征,又有與衣身相連後形成的獨特風格。可分為不收省的連身立領與收省的連身立領。
(1)不收省的連身立領
① 前後領開大1cm,在前後衣片上直接畫出前後領外口線。
② 做出基礎領線後,對領型和肩線進行修正。
(2)收省的連身立領
1)後衣片製圖要點:
① 後橫開領開大0.7cm,畫出領口線,依麵料與款式需要,可加入墊肩量。
② 在後中心垂直向上取3cm的高領寬度,在頸側點垂直向上取3cm的高領寬度,向後中心方向偏移1cm,畫出高領線。
③ 移動後片肩省,畫出領口省。
2)前衣片製圖要點:
① 將橫開領開大0.7cm,前中心直開領開大2cm,畫出領口線,依麵料與款式需要,如果後片加入墊肩量,則前片也需相應加入墊肩量。
② 在前中心垂直向上取3cm的高領寬度,在肩線延長,從頸側點取3cm的高領寬度,向上抬高1cm,連接肩線。
③ 圓順畫出高領線。
④ 轉移袖窿省的2br3到前領口,畫出前領口省,領口省的省尖點縮短5cm。
合並後肩省至後領口形成後領省,圓順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