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本書極力宣傳新教思想,所以巴黎法務院將此書的兩種版本一並查禁,並在巴黎公開焚毀。然而,加爾文並沒有停止對此書的寫作、增訂,在最後一版中,他將此書增加到1000多頁。
《基督教原理》以充滿感情的筆調熱情洋溢地闡發著自己的觀點,書前還刊有一封給法國國王的信。這封信是宗教改革時代的文學傑作,寫得彬彬有禮,而且還莊嚴典雅。該文在對新教立場作出闡述的同時,還進一步駁斥了國王的誹謗,並讚揚新教的思想。在當時的法國,還沒有誰能夠用如此簡潔、明了的語言闡述自己的信仰。該書的出版,也使年僅26歲的加爾文成了新教的領袖。
加爾文的《基督教原理》吸收了馬丁·路德的一些觀點,書中係統地闡述了他的新教論神學思想。他極力推崇《聖經》,認為《聖經》是按照上帝的意誌寫出來的,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而且閱讀《聖經》是人與上帝溝通的最便捷的方法,唯有《聖經》能給人無盡的知識。加爾文指出,上帝已經將一切正當的行為與合理的崇拜方法給人們指出來了,教會的主要責任在於按照《聖經》傳達上帝的旨意。加爾文還試圖通過教育,讓兒童懂得宣傳《聖經》是為上帝服務的最好方式。這部書也因此成了宗教改革時期影響最大的一部著作。
加爾文的救贖論認為,人的得救並不是因為人們的善舉,唯一的途徑在於相信耶穌的死已經為人贖罪了。但是,加爾文並不是認為全人類都能獲救,人的獲救或沉淪是無法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他認為人們要想獲救隻能依靠自己的篤信,“信仰耶穌即可免罪”。
加爾文在此時已經由人文主義者轉為宗教的改革主義者,這位年輕的神學者在理論上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後,又在等待時機付諸實踐了。
日內瓦的光輝
為了躲避戰禍,1536年,加爾文帶著業已成熟的思想來到了日內瓦,在這裏他的抱負和雄心得到了充分施展。加爾文剛來日內瓦的時候,工作極為普通,擔任《聖經》的講師,通過一年的努力工作後被任命為布道師。在市議會的支持下,他和法勒一起推動日內瓦的宗教改革。革除舊教,宣傳新教理論成為他們的最終目標,但由於他們製定的新教規定較為嚴苛,市民們動輒得咎,對這種懲戒製度紛紛表示不滿。
市議會迫於社會各方麵的壓力,於1538年不得不解除加爾文和法勒的職務,並限令他們三日內必須離開日內瓦境內。加爾文和法勒離境後,日內瓦的天主教勢力企圖複辟他們的統治,但接替加爾文工作的人現在卻無法控製局勢,社會陷於一片混亂之中。加爾文得知日內瓦的情況之後甚是擔心,他致函日內瓦市議會,聲稱除了進行宗教改革,日內瓦別無選擇。為了拯救日內瓦,市議會對新教進行了幹預,試圖讓宗教改革在日內瓦東山再起。1541年,日內瓦支持宗教改革的一派執掌大權,5月,他們解除了對加爾文的驅逐令,恢複他的名譽,屢次派人迎接他回來,但很難說服他。9月,加爾文經過再三思考,終於決定重返日內瓦這片曾經讓他傷心的土地,這一次,他受到隆重的歡迎並贏得了廣泛的支持。
因為這本書極力宣傳新教思想,所以巴黎法務院將此書的兩種版本一並查禁,並在巴黎公開焚毀。然而,加爾文並沒有停止對此書的寫作、增訂,在最後一版中,他將此書增加到1000多頁。
《基督教原理》以充滿感情的筆調熱情洋溢地闡發著自己的觀點,書前還刊有一封給法國國王的信。這封信是宗教改革時代的文學傑作,寫得彬彬有禮,而且還莊嚴典雅。該文在對新教立場作出闡述的同時,還進一步駁斥了國王的誹謗,並讚揚新教的思想。在當時的法國,還沒有誰能夠用如此簡潔、明了的語言闡述自己的信仰。該書的出版,也使年僅26歲的加爾文成了新教的領袖。
加爾文的《基督教原理》吸收了馬丁·路德的一些觀點,書中係統地闡述了他的新教論神學思想。他極力推崇《聖經》,認為《聖經》是按照上帝的意誌寫出來的,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而且閱讀《聖經》是人與上帝溝通的最便捷的方法,唯有《聖經》能給人無盡的知識。加爾文指出,上帝已經將一切正當的行為與合理的崇拜方法給人們指出來了,教會的主要責任在於按照《聖經》傳達上帝的旨意。加爾文還試圖通過教育,讓兒童懂得宣傳《聖經》是為上帝服務的最好方式。這部書也因此成了宗教改革時期影響最大的一部著作。
加爾文的救贖論認為,人的得救並不是因為人們的善舉,唯一的途徑在於相信耶穌的死已經為人贖罪了。但是,加爾文並不是認為全人類都能獲救,人的獲救或沉淪是無法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他認為人們要想獲救隻能依靠自己的篤信,“信仰耶穌即可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