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封建的號角——波瀾壯闊的德國起義(1 / 2)

1525年春,萊茵河、多瑙河和萊希河之間的農民也奮起抗爭。

3月,士瓦本地區六支起義軍的領袖在梅明根城舉行集會,一致通過《十二條款》。他們要求廢除農奴的人身依附關係,廢除漁獵特權和死亡稅,限製過分的徭役、賦稅和地租,歸還強占公眾及個人的林地、牧場,消除司法及行政工作中的任意妄為現象,廢除什一稅和不合理的捐費以及要求選舉本地區牧師的權利。《十二條款》曆來被看成是“溫和的”、“有妥協性的”農民戰爭綱領,但貴族們沒有理睬。

3月末,法蘭克尼亞農民起義爆發,起義隊伍相繼奉《十二條款》為自己的綱領,並在這一綱領下聯合戰鬥,於是釀成了德意誌曆史上規模最大的、鬥爭最激烈的一場農民戰爭。起義軍攻占城堡和修道院,懲辦封建主,處死罪大惡極的黑芬斯坦因,一些有同情心的貴族和騎士也加入起義軍。與此同時,薩克森地區的農民在閔采爾的領導下,也發動了起義,他們推翻了城市貴族政權,建立了“永久議會”,閔采爾向人民宣傳鬥爭的遠大目標:消滅領主,財產公有,人人平等。號召人民“向前,向前,到了像打狗一樣地窮追猛打惡棍的時候了……不要讓你們的刀劍冷卻、變鈍”。一些封建主在勢頭凶猛的起義軍麵前手足無措,薩克森伯爵腓特烈悲歎:如果普通百姓的掌權是上帝的意誌,他將不會對此進行抵製。

功虧一簣的抗爭

起義之初,形勢對農民十分有利。南方的諸侯和封建主正忙於同法蘭西的戰爭,且“士瓦本聯盟”內部鉤心鬥角。相反,起義軍得道多助,一些市民、手工業者、教會下層神職人員也為他們提供幫助。一些城市在起義軍幫助下,奪得了城市自治權,不少城市為起義軍提供物資,來確保該城市不受侵犯。“士瓦本聯盟”的常備雇傭軍,較之當時的起義軍在力量上處於劣勢。

1525年3月,“士瓦本聯盟”允諾把農民的要求提交仲裁法庭裁決,起義軍同意停戰。實際上,這是“士瓦本聯盟”的緩兵之計,在與農民軍談判的同時,暗地裏集結和加強軍事力量。起義軍嚴守停戰約定,製定出《十二條款》準備提交法庭。十天後,“士瓦本聯盟”集結大軍,偷襲起義軍,士瓦本的起義軍同仇敵愾,敵軍在起義軍的反攻下節節敗退。這時,聯盟再次使出誘騙伎倆,起義軍聽信謊言,與“士瓦本聯盟”簽訂了合約,放走了遭困的敵軍。

聯盟把軍隊調往法蘭克尼亞鎮壓起義,不久反戈一擊,回頭來鎮壓士瓦本的起義軍。

在鎮壓士瓦本起義軍後,聯盟軍隊開始對付閔采爾領導的薩克森起義軍。1525年5月,閔采爾在弗蘭肯豪森戰役中兵敗被俘,五千餘人被殺。此時,起義軍原來的那些盟友也紛紛倒戈,騎士都掉過頭來屠殺農民,城市貴族和市民也開始與“士瓦本聯盟”談判城市的轉讓問題。在起義後期,農民戰爭在薩爾茨堡地區繼續進行。起義由蓋斯邁爾領導,1526年5月至6月,薩爾茨堡的農民軍多次打敗前來圍剿的巴伐利亞軍隊、奧地利軍、士瓦本聯軍和薩爾茨堡大主教的雇傭軍。最後,由於被優勢敵軍包圍,起義軍被迫於7月退到威尼斯,農民戰爭不得不接受失敗的結局。

1525年春,萊茵河、多瑙河和萊希河之間的農民也奮起抗爭。

3月,士瓦本地區六支起義軍的領袖在梅明根城舉行集會,一致通過《十二條款》。他們要求廢除農奴的人身依附關係,廢除漁獵特權和死亡稅,限製過分的徭役、賦稅和地租,歸還強占公眾及個人的林地、牧場,消除司法及行政工作中的任意妄為現象,廢除什一稅和不合理的捐費以及要求選舉本地區牧師的權利。《十二條款》曆來被看成是“溫和的”、“有妥協性的”農民戰爭綱領,但貴族們沒有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