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運動的啟明星
這次歐洲之行使威克利夫收獲頗豐,對羅馬教廷的腐敗本質有了更深的認識。在王權的庇護下,他勇敢直言,提出了“天恩統治論”,來挑戰教皇的絕對權威。
威克利夫認為教會應該進行改革,一切應回歸到《聖經》,它可以直接拯救人們的靈魂,而不需要任何教宗及教會這一中介的幫助。他認為羅馬教廷已經背離了上帝,神父已將《聖經》拋至九霄雲外,因此,他要將《聖經》交還給大眾,號召人們直接信仰《聖經》,通過《聖經》,人們同上帝直接交流。
可是,如何讓大眾直接信仰《聖經》呢?當時市麵上所有出版的《聖經》均為古代語言本,即武爾加塔的拉丁文版本,很少有人能夠讀懂它。連上帝的話語都讀不懂,又何談與上帝直接溝通呢?人民為什麼不能擁有一本用自己的語言寫成的《聖經》呢?
在這一觀念的支持下,1380年,威克利夫將《聖經》譯成了英文,這一事件成為英國乃至西歐宗教改革的開始。
當然,這看似簡單的第一步邁出得非常艱難,翻譯工作經常受到宗教及神職人員的多重困擾。如此神聖的上帝語錄怎麼能夠大眾化呢?神職人員抨擊威克利夫的行為是“把福音的寶貴珍珠扔給豬踐踏”。而且,當時印刷術也未發明,整個翻譯工作都是以手抄的方式一段段完成,因此翻譯工作也十分艱辛。
威克利夫從翻譯《聖經》入手,對教廷展開了猛烈的抨擊。他在著作中揭露了神職人員的種種罪行,稱一些修道院是“賊窩,蛇窟,魔鬼之屋”。教士用虛假的贖罪券愚弄民眾,目的隻是騙取人們的錢財。
教士在教堂裏麵道貌岸然,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有很多教士與婦人、少女、寡婦和修女有染。他在《論買賣神職》中批評教士追逐名利的失職行為,認為他們的禱告隻是做表麵文章,在各種宗教活動中撈取油水才是這些虛偽教士的真正目的。《論瀆職》中,威克利夫也列舉了各級教士的種種瀆職行為,抨擊這些教士們不做好本分工作,隻知道養狗、放鷹、賭博和捏造神跡來唬弄人們。因此,在威克利夫看來,教會和神職人員急需改革,教會應該放棄世俗的財富和權力,過清貧無欲的生活,重返完全受戒的狀態。
此外,威克利夫以《聖經》為依據,為英國王權辯護。他指出英國王朝是一個整體,教士、領主和平民都是這個整體的成員,因此教會應該接受政府的統治,如果教會拒絕放棄物質財富,國王就可以強製沒收。這一大膽言論,連國王的顧問都勸其三思而後行,但威克利夫堅持自己的觀點,不為外在的利害所動。這樣,一場暴風驟雨就要來了。
啟明星的最終隕落
威克利夫大膽抨擊教會,教會當然不會袖手旁觀。事實上,教會的攻擊一刻也沒停歇。
宗教改革運動的啟明星
這次歐洲之行使威克利夫收獲頗豐,對羅馬教廷的腐敗本質有了更深的認識。在王權的庇護下,他勇敢直言,提出了“天恩統治論”,來挑戰教皇的絕對權威。
威克利夫認為教會應該進行改革,一切應回歸到《聖經》,它可以直接拯救人們的靈魂,而不需要任何教宗及教會這一中介的幫助。他認為羅馬教廷已經背離了上帝,神父已將《聖經》拋至九霄雲外,因此,他要將《聖經》交還給大眾,號召人們直接信仰《聖經》,通過《聖經》,人們同上帝直接交流。
可是,如何讓大眾直接信仰《聖經》呢?當時市麵上所有出版的《聖經》均為古代語言本,即武爾加塔的拉丁文版本,很少有人能夠讀懂它。連上帝的話語都讀不懂,又何談與上帝直接溝通呢?人民為什麼不能擁有一本用自己的語言寫成的《聖經》呢?
在這一觀念的支持下,1380年,威克利夫將《聖經》譯成了英文,這一事件成為英國乃至西歐宗教改革的開始。
當然,這看似簡單的第一步邁出得非常艱難,翻譯工作經常受到宗教及神職人員的多重困擾。如此神聖的上帝語錄怎麼能夠大眾化呢?神職人員抨擊威克利夫的行為是“把福音的寶貴珍珠扔給豬踐踏”。而且,當時印刷術也未發明,整個翻譯工作都是以手抄的方式一段段完成,因此翻譯工作也十分艱辛。
威克利夫從翻譯《聖經》入手,對教廷展開了猛烈的抨擊。他在著作中揭露了神職人員的種種罪行,稱一些修道院是“賊窩,蛇窟,魔鬼之屋”。教士用虛假的贖罪券愚弄民眾,目的隻是騙取人們的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