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的品位
眼神有何品位這是我的表述,一種感覺而已。這種感覺來自當代短篇小說大師汪老曾棋。這個詞來得很突兀,我想到這個詞是激動的,我覺得這個詞同汪先生的眼神“ 貼” 了。
這個詞來自於前年7月,那次我同本報一位王姓女士去拜訪汪先生。汪先生同王女士不熟,我介紹後,汪先生從沙發上站起來走動了幾下,似找什麼,又沒找著,我猜想這是汪先生的一種習慣,他可能在想心思,也許是回憶起什麼。走了兩圈,他又坐到沙發裏去。他眼睛就那麼瞪著直直地望著,人他眼的東西其實隻是虛影。我望著汪先生的眼睛,我斷言那眼神是執著的。眼神仿佛在對人們說我對有些事情是很堅持的。究竟是什麼事呢?
善良的、天真的、一肚子學問的先生,一定不會是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去堅持。我無法進人一個76歲睿智老人的世界。
我們帶了幾瓶酒· 我說給您帶瓶酒沙哪優沒帶了,少抽點煙,酒可以喝點。汪先生聽後側過臉來,對我又似乎對別的什麼說:還有幾年活的!這也不行那也不可的!他是指煙,又似乎指別的更深些的東西。汪先生說這些時,那執著的眼神依然;汪先生說這些時,汪師母一直坐在邊上,沒說話。
我知道,汪師母是不讚成汪先生抽煙的。可幾十年了,師母太了解先生的為人察性了。師母尊重汪先生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尊重他的習慣。甚至是壞的習慣。
那天汪先生留了我們晚飯。他總是自己下廚,給我們做他拿手的好吃的牛脖子肉煲。那天汪先生喝了幾大盅白酒。他喝酒總是很猛,很少吃菜。
汪先生不說話,可師母告訴我,為留我們吃飯,“ 老頭子”早晨就到菜場遇達去了。這個睿智的老人,他不用嘴巴說話。他多數時間是用眼神說話,特別是對年輕人。
記得10年前,顧城寫過一篇汪先生的文章,其中有兩句:每次到北京作協開會,內中有一雙眼睛最聰明,那便是汪曾棋。
顧城這句話,同眼神的品位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