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熱型:表現為上腹疼痛,伴有燒灼感,食入易痛,喜冷飲,口幹而苦,吞酸嘈雜者,加揉合穀、內庭。

瘀血型:表現為上腹疼痛,固定不移,痛如針刺,拒按,便血如柏油樣者,加揉膈俞。

方法八

●摩腹:以一手掌麵貼於上腹部,另一手掌麵則緊貼於該手手背上,雙手重疊,做順時針方向的按摩5分鍾。

●按揉中脘穴:以中指指端按揉臍上12厘米處的中脘穴2分鍾,以感到輕微的酸脹為度。

●按揉內關穴:以拇指指端按揉腕橫紋上6厘米處的內關穴2分鍾,以感到酸脹為度。

●按揉足三裏穴:以拇指指端按揉外膝眼下9厘米,脛骨前脊外一橫指處的足三裏穴2分鍾,以感到酸脹為度。

●按揉太衝穴:以拇指指端按揉足背第一、第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的太衝穴1分鍾,以感到酸脹為度。

●患者取仰臥位,全身放鬆,呼吸均勻。用右手掌放在左胸部由內向外,由上而下,來回滑動,揉摩3~5分鍾,用左手掌放在右胸部也同樣操作3~5分鍾,以胸脅部發熱為宜。

●患者取仰臥位,腹部自然放鬆,呼吸均勻。將右手掌心放在劍突下,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做順時針按摩,由上向下,由內向外,由輕稍重,力量均勻,不要深壓致痛,一般按摩3~5分鍾。

方法九

患者仰臥,按摩者坐於旁,用推法或揉法施於中脘部,循序往下至天樞、氣海、關元等穴,並配合按足三裏。時間約15分鍾。或患者正坐,按摩者站於旁,先用按法施於膏肓、脾俞、胃俞,接著循序推上述諸穴,最後按內關,拿合穀,時間10~15分鍾。

以上操作為一般治療方法,如患者胃脘痛劇烈時,宜先在背部膏肓、脾俞、胃俞等穴適當重按(以患者能忍受為度),一般在按後即可止痛。然後再照上述操作方法治療。

方法十

患者平臥床上,右手掌心向下平放於上腹部,左手輕壓於右手肯上,以輕力向下壓並同時向右下腹按摩,經過中下腹、左中腹、最後回至上腹部。一般連續反複30周,更換左右手位置,反方向按摩30周。本法具有促進胃腸蠕動及胃腸壁毛細血管血流灌注的作用,因而有利於潰瘍的愈合。

方法十一

●先用推法、摩法在胃脘部治療,使熱透胃腑,再按、揉中脘、氣海、天樞、足三裏,然後用推、按、揉法按摩背部脊柱兩旁,沿膀胱經順序而下,重點在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

●辨證加減:

肝氣犯胃者,加膻中、章門、期門,以重手法按摩肝俞、脾俞、膈俞。

食滯者,按順時針方向按摩,重點在中脘、天樞,並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八髎、足三裏。

脾胃虛寒者,輕手法按、揉氣海、關元、足三裏,直推背部督脈,橫揉兩側脊部(第7胸椎至第12胸椎)及腰部腎俞、命門,以透熱為度。

疼痛劇烈者,先以較重手法點按背部脾俞、胃俞及附近壓痛點,待疼痛緩解後,再辨證治療。

注意事項:活動期出血者不宜手法治療。

方法十二

用整脊療法治療,胸椎後突錯位用按壓法複位。用右手掌根按壓患椎棘突,左手疊於右手背上,囑患者做深呼吸,在呼氣末時,用掌根用力向前下壓,此時可聞及關節複位響聲或手下有複位感,再適當做局部軟組織放鬆手法。頸椎用定位斜扳法複位。複位後,做局部軟組織放鬆手法。每周複查1次,每次複位後用紅外線照射20分鍾,4周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複位後自練醫療體操,同時注意勞動姿勢,避免使軀體扭轉、屈曲過久的動作,指導飲食,調整作息規律,睡硬板床,注意枕頭材料質地和高度的合理選擇。

方法十三

●患者仰臥,醫者坐其側,先以一指禪推上脘穴至臍中穴5~10次,然後按揉中脘、氣海、天樞穴各1分鍾。

●患者俯臥,醫者以滾法在其背部往返操作5~10遍,同時配合按揉脾俞、胃俞、肝俞、三焦俞等穴位。

●按揉內關、足三裏穴各1分鍾。

●搓擦患者兩脅肋部3~5分鍾。

●按揉雙側胃痛穴(第二、第三掌骨縫間上端處)各1分鍾。

●辨證加減:

實證型:胃痛拒按,脹滿不適,噯氣臭穢,惡心嘈雜,苔膩,脈弦。基本手法再加:①患者仰臥,醫者雙手分開,兩手拇指合按中脘穴處,雙手用力向中、下腹部平推5~10遍。②平推、直擦患者腰背至骶部,以熱為度。③逆時針摩腹3~5分鍾。

虛證型:胃痛隱隱,喜溫喜按,泛吐清水,手足不溫,脈沉細。基本手術再加:①點按承山、委中穴各1分鍾。②順時針摩腹3~5分鍾。③指振中脘穴1~3分鍾。④橫擦腰骶部,以熱為度。

方法十四

●揉中脘:雙手掌重疊緊貼中脘穴,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揉1~2分鍾,再逆時針方向旋轉按揉1~2分鍾。

●推梁門:雙手掌重疊,置於腹部,先從右肋弓至左肋弓到臍,再回到右肋弓,順時針方向旋轉推梁門穴1~2分鍾;再逆時針方向旋轉推梁門穴1~2分鍾。

●推揉內關:用拇指指峰貼於內關穴按揉,左右兩穴交替進行,每穴1~2分鍾。

●推揉足三裏:取坐位,用右手拇指指峰貼於左側足三裏穴按揉1~2分鍾;再換左手拇指指峰貼於右側足三裏穴按揉1~2分鍾。按揉頻率不要過快,以穴位有酸脹感為宜。

方法十五

●肝胃不和型:症見胃脘脹痛,攻竄不定,痛引兩脅,噯氣,泛酸,情誌不暢時病情加重,食欲減退,可有口苦,苔薄白或薄黃,舌淡紅,脈弦細。按摩方法如下:摩按季肋下,擠推側腹,直推背部,推下肢內、外側,按足三裏,揉內關。

●脾胃虛寒型:症見胃脘隱隱作痛,遇寒痛甚,或痛有定時,喜溫喜按,倦怠乏力,泛吐清涎或酸水,四末欠溫,大便溏薄,麵色無華,苔薄白或白潤,舌質淡嫩有齒痕,脈細弱。按摩方法如下:橫摩下腹,束帶摩上腰,擠推側腹,拿提腹肌,擠推背部,揉足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