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防禦的調節有哪些
目前認為胃黏膜防禦的調節與以下四個方麵有關:
●黏膜微循環的作用:在表麵上皮細胞之下,有密集的毛細血管網,除供應氧和營養物質給上皮外,高速的黏膜血流可迅速清除對上皮屏障具有損傷作用的物質。有孔的毛細血管緊鄰細胞的基底側麵,Cl(進入壁細胞)和HCO3(進入血流)相交換。壁細胞產生的重碳酸鹽由動脈血帶入胃腔表麵,是為堿潮。重碳酸鹽可彌散到上皮細胞內,再被主動分泌出來,從而有助緩衝H+。在胃和十二指腸黏膜損傷後,黏膜血流量增加,血漿蛋白從毛細血管內漏出,血漿蛋白漏出對於黏液狀帽的形成和重建過程具有重要作用。
●表皮生長因子的作用:胃腸外或胃內給予非抗分泌劑量的表皮生長因子可預防阿司匹林引起的胃損傷。切除動物頜下腺可使胃內表皮生長因子下降90%,這時給予半胱胺極易引起潰瘍形成。由於胃內給予含有表皮生長因子的唾液或單純非抗分泌劑量的表皮生長因子,均可阻止半胱胺性潰瘍生成,所以推測唾液內表皮生長因子具有胃保護作用。
●生長抑素作用:近年來研究顯示生長抑素對應激和半胱胺、乙醇所致的胃損害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應激和半胱胺性潰瘍的共同特征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生長抑素的保護作用可歸咎於其直接或通過抑製胃泌素釋放而間接地抑製胃酸分泌。半胱胺性潰瘍常伴有胃腸黏膜、胰和下丘腦內生長抑素和表皮生長因子耗竭,因此應用生長抑素可補償其不足。
●前列腺素的作用:前列腺素對胃腸道黏膜具有營養作用,其機製可與直接刺激細胞增生、延長黏膜細胞生命周期有關。前列腺素引起的黏膜生長的特征是表麵上皮和胃小凹黏膜細胞高度增生,這種作用在低細胞保護劑量下與劑量具有相關性。前列腺素不能加速急性胃黏膜損傷後的重建過程,由此推測其主要作用可能在於維持胃黏膜細胞內DNA、RNA和蛋白合成在正常水平。
胃黏膜的修複機製有哪些
●表麵上皮重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表麵上皮細胞破壞不致引起嚴重後果。即使廣泛破壞,如果是淺表性,也能在數分鍾內通過再上皮化過程而得以修複,此過程稱為重建。上皮破壞後細胞內黏液釋放,在損傷局部由細胞碎片、黏液和血液成分構成“黏液狀帽”。這種黏液狀帽的主要成分是纖維蛋白,其主要作用是保護裸露的基底膜。基底膜對酸極敏感,如無上皮覆蓋,很易受損。黏液狀帽具有保護基底膜免受酸損害的作用。在黏膜損害處周圍,胃小凹內健康細胞伸出板樣足突沿著裸露的基底膜向上皮剝落麵移動,從而使損傷處再上皮化。
●上皮增生和生長:胃腸黏膜是體內增生最迅速的組織之一。增生和生長與表麵細胞剝落所致的細胞丟失之間保持平衡狀態,從而使細胞群維持於動力穩定狀態。衰老的上皮細胞被周圍上皮細胞從基底部擠夾麵擠出,或通過原位變性,被周圍上皮細胞吞噬而得以清除。與此同時,新生細胞從增生區向表麵細胞剝落區移動,並逐步分化為表麵上皮黏膜細胞。
老年人胃腸功能有什麼特點
老年人胃腸功能的特點與其他係統一樣是趨於衰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運動功能:老年人食管的蠕動性收縮減弱,約50%看不到吞咽後的食管蠕動運動。胃排空減慢。食物通過結腸時間延長,多數老年人,包括能正常活動的老年人,大腸內容物要5天才能排空,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排空時間更長。
●吸收功能:老年人由於腸道血管粥樣硬化,供血欠佳,或由於心髒疾病血流量灌注不足,以及衰老造成的胰脂肪酶減少,致使小腸對糖、脂肪的吸收減少。
●分泌機能:老年人胃酸分泌減少,根據文獻報道,60歲以上老年人胃酸降低者約占70%,而無胃酸者約占胃酸降低者的62%。由於胃酸分泌減少,胃內發現細菌者也增多,胃液中檢出大腸杆菌者約占35.5%。胃蛋白酶和胃酸平行下降。此外,胰腺外分泌功能亦下降,各種酶活性降低。
●組織學改變:胃腸道各種腺體和平滑肌纖維萎縮,胃黏膜變薄和腸上皮化生及主細胞減少,胃及結腸擴張,還易出現內髒下垂(特別是胃下垂)征象。由於肌纖維萎縮,食管、小腸和結腸等處易發生憩室。
什麼是幽門螺杆菌
幽門螺杆菌(Hp)是一種寄居於人胃黏膜上皮的革蘭陰性螺旋形細菌。1983年澳大利亞學者Marshall和Warren從胃病患者的胃黏膜中首次分離出這種細菌,並提出該菌可能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病原菌。
人的胃黏膜是它的自然定植部位,其能在酸性胃液中存活是由於它具有高活性的尿素酶,分解尿素產生氨,在菌體周圍形成保護層。幽門螺杆菌一旦進入胃內,便黏附在黏液層,通過其外層的植物血凝素選擇性地與黏液層和上皮細胞膜的糖類部分結合。現已發現了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如尿素酶、致空泡樣變細胞毒素、脂多糖內毒素、蛋白酶、脂酶和磷脂酶A2等,這些物質皆可作為炎性介質。在幽門螺杆菌黏附的上皮細胞,可見微絨毛減少,細胞間連接喪失,細胞腫脹,表麵不規則,細胞內黏液顆粒耗竭,呈空泡樣變,細菌與細胞間形成黏著蒂和淺杯樣結構。
幽門螺杆菌感染在潰瘍發病中的地位
近年來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十二指腸與胃潰瘍患者的幽門螺杆菌檢出率分別為90%以上與80%,對幽門螺杆菌的清除可改變潰瘍病的自然病程,對其根除可治愈潰瘍病,停藥後潰瘍的複發率甚低。當前不少學者提出“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潰瘍形成”,“沒有幽門螺杆菌感染,就沒有潰瘍”。這些都說明了幽門螺杆菌感染在潰瘍發病中具有重要地位。
怎樣檢測幽門螺杆菌
消化性潰瘍患者應進行Hp感染檢查。診斷Hp感染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