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梁簡文帝謝敕賚水犀如意啟曰:白玉照采,方斯非貴,珊瑚挺質,匹此未珍,謹仰承威神,陳謝講座,方使歡喜羅漢,懷棄缽之嗟,王式名儒,析驪駒之辯,熊飾寶刀,子桓恧其大賚,旄牛輕拂,張敞慚其舊儀。
胡床
《曹瞞傳》曰:操與馬超戰,將過河,前隊適渡,超等掩至,操恚,猶坐胡床不起,張郃等見事急,引操入舡,得渡。
《魏略》曰:裴潛為兗州刺史時,嚐作一胡床,及其去也,留以掛柱。
《晉中興書》曰:王猛少貧賤,鬻畚為事,常至洛陽貨畚,有一人於市貴買其畚,雲家近在此,可隨我去取直,猛隨去,忽至深山中,語猛且住樹下,當先通府君,須臾猛進,見一公據胡床,頭鬢悉白,侍從十許人,有一人引猛雲,大司馬公可進,猛因拜老公,公曰:王公何緣拜,即十陪酬畚直,遣人送猛出,既出顧視,乃嵩高山也。
《郭子》曰:謝萬嚐詣王恬,既至,坐少時,王便入內,謝殊有喜色,謂必厚供,待良久,沐頭散發而出,亦複不坐,乃據胡床,在中庭曬頭,神氣慨然,了無相酬對意。
《語林》曰:謝鎮西著紫羅襦,據胡床,在大市佛圖門樓上彈琵琶,作大道曲。
《世說》曰:庾大尉在武昌,時秋夜,氣景甚佳,諸佐吏殷浩王胡之之徒,共登城南樓理詠,音調甚遒,俄而庾公率左右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曰:小住,老子於此處,亦複不淺,因便據胡床,與諸賢士談謔竟坐。
【詩】梁庾肩吾賦得詠胡床詩曰:傳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足欹形已正,文斜體自平,臨堂對遠客,命旅誓初征,何如淄館下,淹留奉盛明。
火籠
《東宮舊事》曰:太子納妃,有漆畫手巾薰籠二七,大被薰籠三,衣薰籠三。
【詩】齊謝朓詠竹火籠詩曰:庭雪亂如花,井冰粲成玉,因炎入貂袖,懷溫奉芳蓐,體密用宜通,文斜性非曲,暫承君王指,請謝陽春旭。
梁範靜妻沈詠五彩竹火籠詩曰:可憐潤霜質,纖剖複毫分,織作回風莒,製為縈綺文,含芳出珠被,耀綠接緗裙,徒嗟今麗飾,豈念昔淩雲。
【啟】梁簡文帝謝敕賚織竹火籠啟曰:池水始浮,庭雪向飛,慈澤無涯,時錫香被,製此蕑枝,彫斯罕節,文華九折,用美十爐。
香爐
魏武上雜物疏曰:禦物三十種,有純金香爐一枚,下盤自副,貴人公主有純銀香爐四枚,皇太子有純銀香爐四枚,西園貴人銅香爐三十枚。
《襄陽記》曰:劉季和性愛香,嚐上廁還,過香爐上,主簿張坦曰:人名公作俗人,不虛也,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為我如何令君,而惡我愛好也,坦曰:古有好婦人,患而捧心嚬眉,見者皆以為好,其鄰醜婦法之,見者走,公便欲使下官遁走耶,季和大笑,以是知坦。
《東宮舊事》曰:皇太子初拜,有銅博山香爐一枚。
集異記曰:吳郡吳泰,能筮,會稽盧氏失博山香爐,使泰筮之,泰曰:此物質雖為金,其象實山,有樹非林,有孔非泉,闔閭興見發青煙,此香爐也,語其主處,求即得。
南嶽記曰:衡山之崗有石室,有古人住處,有刀鋸銅銚,及瓦香爐。
【詩】古詩曰:四坐且莫喧,原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上枝似鬆柏,下根據銅盤,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連,誰能為此器,公輸與魯班,朱火然其中,青煙颺其間,順風入君懷,四坐莫不歡,香風難久居,空令蕙草殘。
齊劉繪詠博山香爐詩曰:蔽野千種樹,出沒萬重山,上鏤秦王子,駕鶴乘紫煙,下刻蟠龍勢,矯首半銜蓮,傍為伊水麗,芝蓋出岩間,複有漢遊女,拾羽弄餘妍,榮色何雜糸柔,縟繡更相鮮,紝麚或騰倚,林薄香千眠,掩華終不發,含薰未肯然,風生玉階樹,露湛曲池蓮,寒蟲飛夜室,秋雲沒曉天。
【賦】梁昭明太子銅博山香爐賦曰:稟至精之純質,產靈嶽之幽深,經般亻垂之妙旨,運公輸之巧心,有蕙帶而岩隱,亦霓裳而升仙,寫嵩山之巃鷁,象鄧林之阡眠,於時青煙司寒,紅光翳景,翠帷已低,蘭膏未屏,炎熒內曜,苾芬外揚,似慶雲之程色,若景星之舒光,信名嘉而用美,永為玩於華堂。
【銘】漢劉向薰爐銘曰:嘉此正器,嶄岩若山,上貫太華,承以銅盤,中有蘭綺,朱火青煙。
梁孝元帝香爐銘曰:蘇合氤氳,非煙若雲,時穠更薄,乍聚還分,火微難盡,風長易聞,孰雲道力,慈悲所薰。
步搖
《釋名》曰:皇後首飾曰副,副,覆也,亦言副貳,兼用眾物成其飾,上有垂珠步搖。
《東觀漢記》曰:鄧太後賜馬貴人步搖一具。
《續漢書》曰:太後入廟,為花勝,上為鳳,以翡翠為毛羽,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桂枝相糾。
【詩】梁範靖妻沈詠步搖花詩曰:珠華縈翡翠,寶葉間金瓊,剪荷不似製,為花如自生,低枝拂繡領,微步動瑤瓊。
釵
《釋名》曰:叉,枝也,因形名之也。
《續漢書》曰:貴人助蠶,戴玳瑁釵。
《華陽國誌》曰:涪陵山有大龜,其甲可卜,其緣可作釵,世號靈釵。
【詩】梁湯僧濟泄井得金釵詩曰: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邊,摘花還自比,插映還自憐,窺窺終不罷,笑笑自成妍,寶釵於此落,從來非一年,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鮮,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傳。
【賦】晉夏侯湛雀釵賦曰:覽嘉藝之機巧,持精思於雀釵,收泉珍於八極,納朅異以表奇,布太陽而擬法,妙團團而應規,於是妍姿英妙之徒,相與競嬖飛寵,句有衍文。
並脩敕,理桂襟,整服飾,黛玄眉之琰琰,收紅顏而發色,流眄閑步,輕袂翼翼,恃炫豔以相邈,常逍遙而侍側,昔先王與道立教,崇衝讓以致賢,不留誌於華好。
【銘】後漢崔瑗三子釵銘曰:元正上日,百福孔靈,鬢發如雲,乃象眾星,三珠璜釵,攝媛讚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