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曰:文王問散宜生,卜伐殷,吉乎,曰:不吉,鑽龜,龜不兆,數蓍,蓍不交而如折,將行之日,雨,輜重車至軫,行之日,幟折為三,散宜生曰:此凶,四不祥,不可舉事,太公進曰:是非子之所知也,祖行之日,雨輜重車至軫,是洗濯甲兵也。
《鹽鐵論》曰:周公太平之時,雨不破塊,旬而一雨,必以夜。
《列仙傳》曰:赤鬆子者,神農時雨師也,事具仙部。
謝承《後漢書》曰:百裏嵩為徐州刺史,境遭旱,嵩行部,傳車所經,甘雨輒至。事具職官部刺史篇。
《管輅別傳》曰:輅過清河太守,時天旱,輅曰:今夕當雨,樹中已有少女微風。樹間又有陰鳥和鳴。又少男風起,眾鳥亂翔,其應至矣,須臾,風雲興,玄氣四合,大雨注傾。
《風俗通》曰:玄冥,雨師也。
《論衡》曰:道至天者,祥風起,甘雨降,雨霽而陰曀者,謂之甘雨。
《風土記》曰:六月有大雨,名濯枝雨。
《益部耆舊傳》曰:趙瑤為閬中令,遭旱,請雨於靈星,應時大雨。
《楚國先賢傳》曰:樊英忽謂學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後有從蜀郡來者,雲是日大火,須臾大雨,火遂滅,事具火部。
【詩】魏陳王曹植喜雨詩曰:天覆何彌廣,苞育此群生,棄之必憔悴,惠之則滋榮,慶雲從北來,鬱述西南征,時雨中夜降,長雷周我庭,嘉種獲膏壤,登秋畢有成。
魏阮瑀詩曰:苦雨滋玄冬,引日彌且長,丹墀自殲殪,深樹猶沾裳,客行易感悴,我心摧已傷,登台望江沔,陽侯沛洋洋。
晉張載霖雨詩曰:霖雨餘旬朔,濛昧日夜墜,何以解愁懷,置酒招親類,悲歌結流風,逸響回秋氣。
晉張協苦雨詩曰:黑蜧躍重川,商羊舞野庭,飛廉應南箕,豐隆迎號屏,雲根臨八極,雨足灑四溟,霖瀝過二旬,散漫亞九齡,階下伏泉踴,堂上水苔生,尺燼重尋桂,紅粒貴瑤瓊。
又雜詩曰:金風扇素節,丹霞啟陰期,騰雲似湧煙,密雨如散絲,寒花發黃彩,秋草含綠滋。
又雜詩曰:朝霞迎白日,丹氣臨陽穀,翳翳結繁雲,森森散雨足。
晉傅玄詩曰:徂暑未一旬,重陽翳朝霞,厥初月離畢,積日遂滂沱,屯雲結不解,長溜周四阿,霖雨如倒井,黃潦起洪波,湍深激牆隅,門庭若決河,炊爨不複舉,灶中生蛙蝦。
宋謝莊喜雨詩曰:鵝起知風舞,蛇楚潤識雲流,洌泉承夜湛,零雨望晨浮,合穎行盛茂,分穗方盈疇。
宋謝惠連喜雨詩曰:朱明振炎氣,溽暑扇溫飆,羨彼明月輝,離畢經中宵,思此西郊雲,既雨盈崇朝,上天湣憔悴,商羊自吟謠。
宋鮑照喜雨詩曰:營社達群陰,屯宮掩積陽,族雲飛泉室,震風沉羽鄉,升雰浹地維,傾潤瀉天潢,彌木抽翠條,炎卉耀朱芳,關市欣九賦,京廩開萬箱。
又苦雨詩曰:連陰積澆灌,滂沱下霖亂,沉雲日夕昏,驟雨淫朝旦,蹊濘走獸希,枝寒鳥飛晏,密霧冥下溪,聚雲屯高岸。
齊謝朓觀雨詩曰: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既灑百常觀,複集九成台,空濛如薄霧,散漫似輕埃。
梁簡文帝賦得入階雨詩曰:細雨階前入,灑砌複沾帷,漬花枝覺重,濕鳥翻飛遲,儻令斜日照,並欲似遊絲。
梁孝元帝詠細雨詩曰:風輕不動葉,雨細未沾衣,入樓如霧上,拂馬似塵飛。
梁劉苞望夕雨詩曰:崇朝遘行雨,薄晚屯密雲,緣階起素沫,竟水散圓文,河柳低未舉,山桃落已芬,清樽久不薦,淹流遂待君。
梁虞蹇擬雨詩曰:清風送涼氣,薄暮蕩炎氛,虹照漣漪水,電出嵯峨雲,落暉散長足,細雨織斜文。
梁劉孝綽秋雨臥疾詩曰:賈君徭役少,潘生民務稀,及此同多暇,高臥掩重闈,寂寂榆桑晚,滂沱曀不晞,電隙時光帳,風簾乍扣扉。
梁劉孝威和皇太子春林晚雨詩曰:雲樹交為密,雨日共成虹,電舒長男氣,枝搖少女風,葉珠垂滴水,簷繩下溜空,蝶濡飛不颺,花沾色更紅,明離信養德,能事畢春宮,誰堪偶鳳吹,唯有浮丘公。又望雨詩曰:清陰蕩暄濁,飛雨入階廊,瞻空亂無緒,望霤耿成行,交枝含晚潤,雜葉帶新光,浮芥離還聚,沿漚滅複張,浴禽飄落毳,亂荇散餘香,寄言楚台客,雄風詎獨涼。
梁庾肩吾從駕喜雨詩曰:西嶽浮樽桂,東皇事浴闌,赦詔還京兆,歸神出灌壇,濕風含灑氣,陰雲助麥寒,典農欣受職,治粟喜當官,複此隨車雨,民知天可安。
梁朱超對雨詩曰:當夏苦炎埃,習靜對花台,落照依山盡,浮涼帶雨來,重雲吐飛電,高棟響行雷,灑樹輕花發,滴沼細萍開,泛沫榮階草,奔流起砌苔。
北齊劉逖對雨有懷詩曰:重輪宵犯畢,行雨旦浮空,細落疑含霧,斜飛覺帶風,濕槐仍足綠,沾桃更上紅,無由似玄豹,縱意坐山中。
周庾信和趙王喜雨詩曰:玄霓臨日穀,封蟻對雲台,投地欲起電,倚柱稍驚雷,白沙如濕粉,蓮花類玉杯,驚鳥灑翼度,濕雁斷行來,浮橋七星起,高堰六門開,厥田終上上,原野自莓莓。
又喜雨詩曰:離光初繞電,震氣始乘雷,雲逐魚鱗起,渠隨龍骨開,崩沙雜水去,臥樹擁槎來,嘉苗雙合穎,熟稻再含胎。
又對雨詩曰:繁雲猶暗嶺,積雨未開庭,階含侵角路,鑊滿溜疏萍,濕楊生細椹,爛草變初螢,徒勞看蟻封,無事祀靈星。
陳陰鏗閑居對雨詩曰:四溟飛旦雨,三徑絕來遊,震位雷聲發,離宮電影浮,山雲遙似帶,庭葉近成舟,茅簷下亂滴,石竇引環流,寄言一高士,如何麥不收。
又詩曰:蘋藻降靈祗,聰明諒在斯,觸石朝雲起,從星夜月離,八川奔巨壑,萬頃溢澄陂,綠野含膏潤,青山帶濯枝,嘉禾方合穎,秀麥已分岐,寄語紛綸學,持竿詎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