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吳均詠雪詩曰: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不見楊柳春,徒看桂枝白。
又詠雪詩曰:雪逐春風來,過集巫山野,瀾漫雖可愛,翻揚詎堪把,問君何所思,昔日同心者,坐須風雪霽,相期雒城下。
梁何遜詠雪詩曰:凝階似月夜,拂樹曉疑春,蕭散忽如盡,徘徊已複新,若逐微風起,誰言非玉塵。
梁劉孝綽對雪詩曰:桂華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詎比鹹池曲,飄颻千裏飛,恥均班女扇,羞灑曹人衣,浮光亂粉壁,積照朗彤闈。
梁庾肩吾詠花雪詩曰:瑞雪墜堯年,因風入綺錢,飛花灑庭樹,凝瑛結井泉,寒光晦八極,同雲暗九天,已飄黃竹路,共慶白渠田。
陳徐陵詠雪詩曰:瓊林玄圃葉,桂樹日南華,豈若天庭瑞,輕雪帶風斜,三農喜盈尺,六出舞崇花,明朝闕門外,應見海神車。
【賦】晉孫楚雪賦曰:堯九載以山棲兮,湯請禱於桑林,罔二聖以濟世兮,孰繁衍以迄今,嗟亢陽之逾時兮,情反側以寢興,豐隆灑雪,交錯翻紛,膏澤偃液,普潤中田,肅肅三麥,實獲豐年。
晉李顒雪賦曰:何時雪之嘉澤,亦應變而俱凝,隨同雲而下降,固霑渥之所興。
宋謝惠連雪賦曰: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雲繁,梁王不悅,遊於兔園,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風於衛詩,詠南山於周雅,相如於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聞,雪宮建於東國,雪山峙於西域,岐昌發詠於來思,姬滿申歌於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陰德,連氛累藹,揜日韜霞,霙淅瀝而先集,雪紛糅而遂多,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藹藹浮浮,瀌々奕奕,連翩飛灑,徘徊委積,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既因方而為珪,亦遇圓而成璧,眄隰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岩俱白,於是台如重璧,逵似連璐,庭列瑤階,林挺瓊樹,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燭龍銜曜照昆山,及其流滴垂冰,緣霤承隅,粲兮若馮夷剖蚌列明珠,亂曰:白羽雖白,質已輕兮,白玉雖白,空守貞兮,未若茲雪,因時興滅,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曜,不固其節,節豈我名,潔豈我貞,憑雲升降,從風飄零,值物賦象,任地列形,素因遇立,汙隨染成,縱心皓然,何慮何營。
周劉璠雪賦曰:天地否閉,凝而成雪,應乎玄冬之晨,在於冱寒之節,蒼雲暮同,嚴風曉別,散亂徘徊,雰霏皎潔,違朝陽之曜煦,就淩陰之慘冽,混二儀而並色,覆萬有而皆空,既奪朱而成素,實矯異而為同,始飄颻而稍落,遂紛糅而無窮,曉攝光而映淨,夜合影而通曨,似北荒之明月,比西昆之閬風。
宋謝莊雜言詠雪曰:火洲滅,日壑清,龍關沙蒸,河徼雲驚,晷未沉而井閟,□方霾而海溟,始葐蒀以蕤轉,終徘徊而煙曳,狀素鏡之晨光,寫金波之夜晢。
【讚】晉庾肅之雪讚曰:百籟哀吟,廣莫長揮,霰雨馺灑,皓雪其霏,輕質飄颻,與風回散,望之凝映,浩若天漢,即之皎潔,色逾玉粲。
晉羊孚雪讚曰: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暉。
宋謝惠連雪讚曰:氣遍霜繁,年豐雪積,彼厲我和,爾素子白,其德懿矣,玩之庭隙,權陋瑤台,暫踐盈尺。
梁沈約雪讚曰:火競乃上炎,陰矯亦下潤,獨有凝雨姿,貞晼而無殉,排雲寧自高,晞光本非吝,委穀不辭深,因岩豈知峻,潔貌雖同賞,英心共誰振。
雨
《爾雅》曰:暴雨謂之凍,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霪,霪謂之霖。
《管子》曰:春秋祭五政,一曰:論幼孤,赦有罪,二曰:賦爵列,授祿位,三曰:修溝洫,複亡人,四曰:治封疆,正阡陌,五曰:無殺麑(鹿夭)無絕華萼,五政苟時,春雨乃來。
《屍子》曰:神農氏治天下,欲雨則雨,五日為行雨,旬為穀雨,旬五日為時雨,正四時之製,萬物鹹利,故謂之神。
《東觀漢記》曰:沛獻王輔,善京氏易,永平五年,少雨,上禦雲台卦,自以周易林占之,其繇曰:蟻封穴戶,大雨將至,以問輔,輔曰:蹇,艮下坎上,艮為山,坎為水,山出雲為雨,蟻穴居,時雨將至,故以蟻為興居。
黃子發相雨。《書》曰:常戊申日,候日欲入時,日上有觀雲,不問大小,視四方黑者大雨,青者小雨。
《戰國策》曰: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曰: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事具獵部。
《楚辭》曰:雷填填兮雨冥冥,令飄風兮先駈,使凍雨兮灑塵。
《尚書大傳》曰:天之無烈風淫雨,意中國有聖人乎,淫雨謂之霖。
河圖帝通紀曰:雨者,天地之施也。
《曾子》曰:天地之氣和則雨。
《山海經》曰: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尚書洪範,休徵,曰肅時雨若,君仁敬則時雨從之。
《毛詩》曰:有渰萋萋,興雲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又曰: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左氏傳,衛大旱,卜有事於山川,不吉,甯《莊子》曰:昔周饑,剋殷而年豐,今邢無道,諸侯無伯,天其或者欲使衛討邢乎,從之,師興而雨。
《家語》曰:齊有一足之鳥,飛公朝,下於殿前,舒翅而跳,齊侯遣使訪孔子。孔子曰:此鳥名商羊,昔童兒有屈其一腳,振訊兩臂而跳,且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今齊有之,其應至,將有水為災。
《老子》曰:驟雨不終日。
《春秋說題辭》曰:一歲三十六雨,天地之氣宣,十日小雨,應天文,十五日大雨,以鬥運也。
《山海經》曰:羽山其上多雨,而符陽之山多怪雨,雲風之所出也。
《莊子》曰:時雨降矣,而猶浸灌,不亦勞乎。
又曰:宋景公時,大旱三年,卜之,以人祠乃雨,公下堂頓首曰:吾所以求雨,將自當之,言未卒,天下大雨方千裏者何,德於天而惠於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