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尾不掃何以掃天下
做事有個禁忌叫“好高騖遠”或者說“眼高手低”,時間長了,人就變得“誌大才疏”,再好的鋼也成了廢鐵。
試想,一隻虎崽不去跟著母親和同伴學習捕獵技巧,卻整天望著天上的雄鷹,渴望著有朝一日能夠像雄鷹一樣展翅翱翔,結果會是什麼樣的呢?等它長大以後,即使別的動物在老虎家族的威名下不會對它怎麼樣,它也會因為自己無能,捕不到食物而自然死亡。
東漢時期,有個叫陳蕃的人,小的時候很有誌向,獨居一屋苦讀。一天,他父親一位叫薛勤的朋友到他家做客,看到他的屋子裏淩亂不堪,就問他:“你怎麼不把屋子打掃的幹淨一些呢?”陳蕃說:“大丈夫立身處世,當掃天下,何必掃一個屋子呢?”薛勤笑了笑,對他說:“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呢?”陳蕃猛然醒悟,一生引為戒語,終有所成。
仲永小的時候指物吟詩非常聰明,他的父親不願讓他整天幹些讀書寫字的小事,而是拉著他到處炫耀,結交權貴。結果沒幾年工夫,這位神童就“泯然眾人”了。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無論多麼大的理想,多麼偉大的事業,都必須要從小事做起,從平凡處做起。連一間屋子都掃不了或者沒有耐心掃,是不可能掃天下的。仲永的故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可惜的是,有些人,特別是那些涉世不深、閱曆膚淺的年輕人,卻不懂這樣的道理。他們往往不善務實,不屑於做具體的王作,熱衷於空洞的大事物和“理想主義”。他們看慣了電影中的轟轟烈烈,聽多了書中的慷慨激昂,踏人社會,總覺得身邊的人俗不可耐,手頭的工作不值一做。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在缺乏實踐的情況下日漸枯萎,像仲永一樣最終落得個一事無成。
善於做事的人,總是從大處著眼,從小處人手。能夠成功的人,從來都不拒絕小事,也從來都是從小事做起的。
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做事也得一點一點地來。滴水能夠穿石,蟻穴也可以潰堤。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從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