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不如行動(1 / 1)

心動不如行動

路是走出來的,事業都是幹出來的,既然是做事,就得動起來。

有的人,有很好的想法,有不錯的條件,有絕對的實力,卻始終沒有什麼成績。為什麼?考慮得太多,缺乏實質性的行動。

俗話說:“心動不如行動”。無論你有多少想法,也不管你的路有多長,第一步總是嚐試出來的。

舌港華達集團董事長李曉華在吉祥胡同小學和北京22中讀書時,學習成績並不優異。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他也照樣參加紅衛兵造反,上街遊行、寫大字報。1969年,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參加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在北大荒的荒林沼澤地裏開荒種地。回到北京後,當過鍋爐工、炊事員。2000年時,擁有個人資產2.5億美元。

李曉華的路是試出來的。

他第一次到廣州進貨,正值T恤衫、變色眼鏡走俏,利潤非常豐厚。但一次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一生。

一天,他來到廣州商品交易會陳列館,一台美國進口的冷飲機吸引了他的目光,直覺告訴他,這個東西拿到當時並不太發達的北方,一定能賺不少錢。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李曉華向賣冷飲的小姑娘問道:“小姐,冷飲機怎麼賣?”服務員說:“沒有貨。”

李曉華靈機一動,找到了經理,先交朋友,請他吃了頓飯,又送了幾條名牌香煙,這才把冷飲機買下。

沒有多久,就進入夏天了。他把這台新鮮玩意兒,運到北戴河海濱。他向當地人介紹說:“這是新玩意,在中國是第一台。如果你們同意,你們出場地、人員,辦營業執照,我出設備。賺錢各拿一半。”

於是這個臨時的冷飲“合資公司”開張了。來避暑的人們,遊完泳了、玩累了或在太陽光底下走乏了,看到這個清爽冰涼的大玻璃罐,都被吸引住了,冒汗排起了長隊。5角錢的飲料一杯接一杯,那種清涼甘甜勁兒直沁心脾。這成了北戴河海灘浴場一大景觀。

那是一個難忘的夏天。已屆而立之年的李曉華實實在在地嚐到了成功的滋味。他淨賺了十幾萬。

李曉華真正的路就是從那個肘候開始的。

我們不是神仙,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對所有事情“洞悉於心”。因此,不論立身、處世,還是幹事業,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需要的不是全力以赴,而僅僅是試試。

一百個想法比不上一次簡單實在的行動。金礦都是經過千百次的探索才找到的。嚐試各種可能,不僅僅能夠豐富你的生活,更會給你帶來實際的利益。

嚐試是獲得機會最簡單的方式,也是獲得經驗和教訓最廉價的途徑。

當然,在嚐試時,還要注意以下兩個原則:

一是高度危險的事情最好不要試。比如吸毒、犯罪等,還是避開為好。

二是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要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熱衷於嚐試而荒廢了正業,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才是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