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功就要有目標(1 / 1)

要成功就要有目標

要瞄準目標去做事,隻有這樣才能使你集中精力。千萬不要陷入瑣碎的日常事務中去,成為瑣事的奴隸。

沒有目標的人生不可能成功,就如沒有空氣人不能存活一樣。沒有明確的目標、或是目標不專一的人,他再勤勞也是徒勞,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永遠漂泊不定,隻會到達失望、失敗和喪氣的海灘。

劉備少年時就確立了“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遠大誌向,深得人心,身邊又有關羽、張飛、趙雲等忠誠驍勇的大將,照理說應該是所向無敵了。然而,恰恰相反,在他奮鬥的前期卻屢遭敗績,一次又一次地丟失地盤,處處被動,隻得輾轉投奔他人,困守小小的新野縣。原因在哪裏?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雖然胸懷大誌,卻一直缺乏正確的戰略方針。直到他三顧茅廬,諸葛亮才為他把天下大勢分析得明明白白,替他設計了最佳的發展道路:“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益州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

這位年僅27歲的青年,對天下大勢和劉備集團自身的條件真是了如指掌。正是由於有了諸葛亮製定的正確戰略,劉備集團才扭轉了頹勢,取荊州,奪益州,攻漢中,取得了節節勝利,與曹操、孫權鼎足而立。後來,由於關羽違背了隆中決策中“外結孫權”的方針,劉備陷入曹操、孫權的兩麵夾攻,痛失荊州,使諸葛亮兩路北伐的戰略構想無法實現;劉備不聽勸告,強行伐吳,又遭慘敗,進一步削弱了劉蜀集團的實力。盡管諸葛亮修複了蜀、吳關係,平定了南方,發展了經濟,但劉備集團終究國小力弱,再也不可能實現“隆中對”提出的最終目標了。

我們看一個有趣的哲理故事:

話說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內的一個磨坊裏,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它們是好朋友,馬在外麵拉東西,驢在屋裏推磨。貞觀三年,這匹馬被玄奘大師選中,出發經西域前往印度取經。

17年後,這匹馬馱著佛經回到長安。它重回磨坊會見它的驢子朋友。老馬談起這次旅途的經曆:浩瀚無垠的沙漠、高聳人雲的山嶺、莽莽蒼蒼的森林、神奇的國度……那些神話般的境界讓驢聽了大為驚異。驢子驚歎道:“你有這麼豐富的見聞呀!那麼遙遠的道路,我連想都不敢想。”

“其實,”老馬說,“我們跨過的距離是大體相等的,當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停止,不同的是我與玄奘大師有一個遙遠的目標,按照始終如一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圍著磨盤打轉,所以永遠也走不出這個狹隘的天地。”

那頭驢子也很辛苦,但它汗水都灑在一個小小的圓圈裏了,它一輩子也沒有看到外麵美麗的風景。

有了目標還不夠,你要馬上行動起來,不能拖,否則熱乎勁兒一過,可能就難以持之以恒了。

為了成功你要大聲說出你的目標,可以天天對自己說,也可以讓別人知道並監督自己。

當你說出你的目標時,這些好處幾乎會自動地到來:

第一個巨大的好處是,你的潛意識開始遵循一條普遍的規律,進行工作。這條普遍的規律就是:“人能設想和相信什麼,人就能用積極的心態去完成什麼。”如果你預想出你的目的地,你的潛意識就會受到這種自我暗示的影響。它就會進行工作,幫助你到達那兒。

第二個好處是,如果你知道你需要什麼,你就會有一種傾向:你因受到激勵而願付出代價。你能夠預算好時間和金錢了。

第三個好處是,你的工作變得有樂趣了。你願意研究、思考和設計你的目標。你對你的目標思考得愈多,你就會愈發熱情,你的願望也就變成熱情的願望。

第四個好處是,你對一些機會變得敏銳了。這些機會將幫助你達到目標。你知道你想要什麼,你就很容易察覺到這些機會。

總之,要瞄準目標去做事,隻有這樣才能使你集中精力。千萬不要陷入瑣碎的日常事務中去,成為瑣事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