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停之後,這位老婦人向這位年輕人說了聲謝謝,並向他要了一張名片。幾個月之後,這家店主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派這位年輕人前往蘇格蘭收取裝潢一整座城堡的訂單。這封信就是那位老婦人寫的,而她正是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當這位年輕人打點行裝準備去蘇格蘭時,他已升格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了。
我們內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緊迫的,有不重要的,當我們在急需的時候遇到別人的幫助,內心往往感激不盡,甚至終身難忘。瀕臨餓死時送一個蘿卜,與富貴時送一座金山,完全不一樣,後者讓我們更加顯貴,前者卻是救命之舉。
為了準備學費,一位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決定推銷一些小商品。為了推銷這些商品,有時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向人討些食物來充饑。
一天,他敲了一戶人家的大門,開門的是一個小女孩。他一看便失去了勇氣,心想:天下哪有大男生跟小女孩討東西吃的?於是隻要了一杯開水解渴。
小女孩看出他十分饑餓,便拿了一杯開水與幾片麵包給他。他很快把食物接過來,狼吞虎咽地吃著。一旁的小女孩看到他這種吃相,忍不住偷偷地笑。
吃罷,他感激地說:“謝謝你,我應該給你多少錢?”
小女孩笑著說:“不必啦,這些食物我們家有很多。”
他覺得自己真幸運,在陌生的地方還能得到他人如此溫馨的照料。
多年以後,小女孩得了一種罕見的病,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女孩的家人聽說有一位醫生的醫術很高明,找他看看或許有治愈的希望,便趕緊帶她去接受治療。在醫生的全力醫治和長期的護理下,小女孩終於恢複了健康。
出院那天,護士給小女孩醫療費用賬單,她幾乎沒有勇氣打開看,猜想可能要一輩子辛苦工作,才還得起這筆費用。最後,她還是打開了,卻隻看到簽名欄寫著下麵的話:
一杯開水與幾片麵包,足夠償還所有的醫療費。
她頓時熱淚盈眶,這才明白,原來主治醫生就是當年的那個窮學生。
對身處困境的人給予同情和幫助,使其渡過難關,這最能引起對方的感激之心,進而形成友情。但是,除非最親密的朋友,你也要防止對別人的恩情過重,使對方自卑乃至討厭你,因為一來他無法報答,就會成為心理上的負擔;二來感到自己的低能,而這是由於你的“能耐”而彰顯出來的。因此,要處處留情,但要把握留情之度。
人生可以貧窮,可以困窘,但不可以沒有朋友。所以,我們要處處留情,多多結交朋友,用真誠的情誼和幫助,共同打造友誼的大廈,創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