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不能包治百病(1 / 2)

因此,在選擇偏方前,一定要明確病症,了解偏方的宜忌與適合人群。

由於時令不同、地域不同以及每個人的體質和身體狀況不同,加上偏方中的藥材的屬性不同,偏方的療效也會有很大的偏差或不同,因此患者在選擇偏方時,這些情況都要考慮進去,然後合理地進行調補。

小知識

中藥除了“四氣五味”的屬性之外,還有升降沉浮與歸經。

升降沉浮是指藥物作用於人體後出現的上下升降、表裏出入的反應,也有部分中藥沒有升降浮沉的特性,主要起和中理脾、和血益氣的作用。常見的如菊花、桑葉、麻黃等能上升發散達表,赭石、熟地等能下降沉潛入裏,而藿香、白術、甘草、當歸等斡旋在中焦。另外,升降沉浮會因加工、配伍等發生改變,如酒製則升,鹽炒則下行。

歸經說的是藥物作用與人體的某條經脈以及該經脈所屬髒腑的反應。如枸杞子作用於足少陰腎經,白術作用於足太陰脾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等等。

中藥有“四氣五味”,“四氣”指寒、熱、溫、涼,“五味”包括酸、甘、苦、鹹、辛。不同的屬性會產生不同的療效,也意味著不同體質的人食用方法不同,如寒性體質的人不宜單獨用寒性的藥材,否則會“寒上加霜”,同理,熱性體質的人不宜單獨用熱性的藥材,以免“火上澆油”。

選擇偏方需要知道

我們在服用藥物前,醫生都會告訴我們服用藥物的一些禁忌以及它會產生的一些副作用,有的藥物還會有微量的毒性,偏方亦然。

1.兒童和孕產婦要慎用

兒童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黃金階段,抵抗力差,如果偏方使用不當,輕者會影響其身體生長發育,重者會導致嚴重的不可逆轉的危害發生。因此,兒童在使用偏方時,一定要謹慎!

孕婦的特殊性在於“一身兩命”,如果在選擇偏方時出現差錯,不僅對自身有危害,更會影響腹中胎兒的健康和發育,嚴重性可想而知。而產婦由於剛生產完不久,身體各方麵都很虛弱,不當的補藥很可能會造成其器官的損傷,更適合進行食療。所以,孕產婦要慎之又慎地選用偏方。

2.配伍禁忌

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在選擇偏方時,要考慮到是否會影響所用藥物(西藥或中藥)的療效,是否存在配伍的禁忌,以免產生不良的影響或產生毒性。如糖尿病患者在服用優降糖(格列本脲)時,就不宜選擇含有人參、甘草的偏方,兩者可能會降低優降糖的降糖作用;而含有機酸的烏梅、五味子、山茱萸等,不能與磺胺類藥與小蘇打同服,會增加磺胺類藥的腎毒性等。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沒有配伍的禁忌,服用藥物和偏方最好有一段時間的間隔,通常為1~4小時。

正確掌握劑量

中藥調理的目的在於調節髒腑功能,側重標本兼治,時間可能比西藥要長,通常不用重劑,當然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因病不同。

1.藥材

質量:盡量購買質量好的藥材,用量要小。

質地:質地輕的花葉類的藥材少放,質量重的可稍重,鮮品可適當多些。

性味:藥性弱、藥味淡、作用溫和的藥材酌情多放,反之要減少用量。

毒性:有毒的藥材,一定要在安全的範圍內使用,無毒的劑量選擇範圍可適當增減。

2.患者

年齡:年齡過小的兒童和年齡大的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的原因,用藥劑量要低於青壯年。通常,5歲以下的兒童用藥為成人的1br4,5、6歲以上的兒童為成人的1br2,老年人根據身體狀況減量。

性別:通常,男女用藥差別不大,需要注意的是,女性在月經期和妊娠期食用活血祛瘀的藥材時要慎重。

病情:病程長且病情緩而輕的患者,用量宜輕,反之宜適當加大用量。

其他:體質強者用量宜大,體弱者要少;體力勞動者比腦力勞動者宜大等。

3.應用

通常,單味藥的用量較複方應用時劑量大些,作湯劑的大多數藥材較散劑、丸劑等用量重些。當然,由於不同的藥材有多重藥效,不同的用藥目的,用藥劑量也是不一樣,如洋金花用於止咳、平喘、止痛,每日不超過1.5克,而用於麻醉時,劑量可達20克。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不懂醫學知識,一定不要亂用偏方,以免帶來嚴重的後果。

因此,在選擇偏方前,一定要明確病症,了解偏方的宜忌與適合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