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研究發現,果汁飲料可使牙釉質硬度降低84%。

這可能有些出乎人們的意料。

2011年,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研究發現,每日喝3杯以上的加工果汁,患腸癌機會就會增加。因為攝取高糖分會導致肥胖,也間接增加患癌風險。

(4)含糖飲料

2011年,英國一項研究表明,喝含糖飲料可顯著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與不喝甜飲料者相比,每天喝1罐以上甜飲料的人體重更高、攝入熱量更多、飲食健康狀況更差。

想要高血壓嗎?一罐見效。

2011年,加拿大一些風濕科專家通過一項由46393位男士參與的長達12年的研究,最後得出結論:喝軟飲料最多的人與喝最少軟飲料的人相比,痛風的風險增加了整整一倍;每天喝一份軟飲料,則痛風的風險增加了35%。這正是因為軟飲料中含有大量的果糖。

軟飲料成了“軟刀子”。

200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一個研究小組針對女生進行的調查發現,小時候每天喝2份或更多甜飲料的女孩,長大後容易出現超重等問題。

甜味的誘惑。

還有一種最常見的含糖飲料——可樂。2011年,希臘約阿尼納大學研究人員研究稱長期大量喝可樂或致癱瘓。每天飲用2~10升可樂的人會出現血鉀過低症狀。

可樂狂人要注意了。

(5)碳酸飲料

2009年,英國格拉斯哥喀裏多尼亞大學研究人員稱,每天喝2罐碳酸飲料有助於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早老性癡呆症),並能提升記憶力。

喝前請權衡利弊,碳酸飲料還容易腐蝕牙齒並引起發胖。

2011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以波士頓內城中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每周飲用5罐以上高糖分碳酸飲料的中學生出現暴力行為的可能性比其他喝較少碳酸飲料的同齡人高9%~15%。

嚴格來說,飲料幾乎都含糖,什麼飲料喝多了都不好,應當記住最解渴的是白開水。

4.香檳與汽水

中國人似乎沒有喝香檳的習慣。在絕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香檳是用來浪費的,因為香檳在電視、影視作品中都是用來慶祝的。

2010年,英國雷丁大學的研究人員稱,每天飲用2杯香檳可利於心髒健康。

希望有機會嚐一下,香檳是什麼味道,小酌怡情又宜人。

“汽水”,顧名思義,就是打開會冒氣泡的水,以蘇打水為典型代表。

2012年,美國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研究發現,每天飲用健怡汽水(Diet soda)的人,心髒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會提高44%。

人體需要水,但不是“汽水”。

2010年,丹麥調查發現,每天至少喝4份健怡汽水的孕婦早產發生率比不喝這種飲料的高近8成。

這都是人造甜味劑惹的禍。

2009年,英國研究表明,適量服用蘇打粉有益腎病患者健康。那些除一般治療外每天還服用少量蘇打粉的患者,其腎髒功能退化速度比普通患者慢了2br3,幾乎與健康人因年齡增長造成的腎髒功能退化速度持平。在服用蘇打粉的患者中,隻有9%的人腎病發病速度較快,而不服用的患者中有45%的人發病速度較快。

日常用品用得正確,也會有神奇的功效。

5.生命之源——水

水對人體的重要性就不用說了。

但如何喝水,每天該喝多少水卻是個問題,不是每個人都明了的。有些人一定會不屑,喝個水搞那麼複雜幹嘛!

下麵的一些數據或許可以改變一些人的成見。

2009年,哈佛大學公眾健康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那些用透明聚碳酸酯塑料瓶喝水一個星期的人,結果尿液中雙酚A的濃度增加了69%。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的報告,塑料固化劑雙酚A是一種內分泌幹擾素;在動物實驗中顯示,每千克體重含有50微克以上的雙酚A,就會幹擾生殖發展,但尚未確定是否對人體有相同影響。也就是說,塑料容器所含雙酚A會以顯著劑量滲入體內。而雙酚A會幹擾內分泌,嬰兒可能更容易受傷害。

現實生活中還有從不用塑料瓶喝水的人嗎?

2011年,哈佛大學一組研究員發現,一連5天喝罐裝湯的人,尿液中的雙酚A含量,比喝新鮮湯品的人多了1200%。

湯還是自己煲的好。

2010年,美國有研究者實驗發現,在12周的時間內,就餐者一天三次在餐前喝水,比不在餐前喝水的就餐者,體重可減輕5磅(每磅合453.59克)。

也就是說,喝水即可減肥,但要切記:喝多了會水中毒。

那麼一天喝多少水合適呢?

2012年,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研究認為,輕度脫水就足以改變一個人的情緒、能量水平和清晰思維能力。因此,常喝水可改善情緒和思維能力,專家建議,每人每天通常應該補充2升水。

2009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多喝水(每天6~10杯)能有效降低患膀胱癌的風險。其機製可能是流經膀胱的液體頻繁移除,可減少潛在致癌物對膀胱壁的刺激。專家們建議,每天喝10杯以上的白開水,並沒有什麼副作用,但獲益匪淺。

多喝水,好處多,前提是要弄明白水的定義。

夏季,尿結石的發病率比其他季節高出約20%。2011年,廣州泌尿外科專家提醒,飲料、茶、啤酒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水”,把這類飲料當水喝反而會誘發尿結石。

不可替代的是白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