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是一種青春期常見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現為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及瘢痕,好發於麵、背、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中醫稱之為肺風粉刺、麵粉渣、酒刺、粉花瘡等。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多發於15~30歲的青年男女,皮損初始為粉刺,分開放性及閉合性兩種。開放粉刺亦稱黑頭粉刺,閉合粉刺亦稱白頭粉刺。粉刺可發展為炎性丘疹、膿丘疹或膿皰、結節及囊腫等。臨床上常以炎性丘疹最多見,亦可數種皮損並存,伴輕微癢痛,病程慢性,時輕時重,常持續數年或到中年緩解而愈。
(一)內治方
【方一】清上防風湯
【來源】《萬病回春》
【組成】黃連、黃芩、梔子、荊芥、防風、川芎、桔梗、枳殼、薄荷、生甘草各6克,白芷、連翹各10克。
【功效】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竹葉柳蒡湯
【來源】《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組成】幹柳枝30克,荊芥、蟬蛻、薄荷、淡竹葉各8克,炒牛蒡子、玄參、麥門冬各10克,知母、葛根各15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肺透邪,宣通氣機。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清上黃芩湯
【來源】陝西中醫,1985;6(6)
【組成】黃芩、金銀花、荊芥、玄參、生地黃、白芷、牛蒡子各10克,粉葛根15克,紅花3克,甘草5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疏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三皮四物湯
【來源】上海中醫藥雜誌,1988:(3)
【組成】地骨皮,白鮮皮,牡丹皮,生地黃,赤芍,當歸,川芎,川牛膝。
【功效】調營和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一般於月經淨後12~15天服藥,連服6~9劑。共服3個月經周期。閉經者服完9劑,間隔20天後再服9劑。
【備注】忌用香粉或化妝品。
【方五】消痤潔榮丸
【來源】黑龍江中醫藥,1990:(6)
【組成】馬齒莧30克,黃芩15克,梔子15克,丹參30克,赤芍15克,當歸15克,苦參15克,茯苓15克。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六】增液承氣湯加味
【來源】湖北中醫雜誌,1991:(1)
【組成】玄參15克,麥門冬12克,生大黃10克,生地黃20克,芒硝6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山楂10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養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取藥渣,另加芒硝44克,白花蛇舌草120克,加水1升,煎水熏洗患處,每日4~5次,每次20分鍾,20天為1療程。
【方七】枇杷菊花粥
【來源】《男女奇效良方》
【組成】枇杷葉9克,菊花9克,生石膏15克,粳米60克。
【功效】清胃瀉肺。
【用法】諸藥用布包好,加水3碗煎成2碗,再入粳米煮熟。每日1劑,日服三次,連服10~15劑。
【方八】桃仁山楂粥
【來源】《男女奇效良方》
【組成】桃仁9克,山楂9克,貝母9克,荷葉半張,粳米60克。
【功效】活血化瘀,消痰軟堅。
【用法】先把前四味藥煎成湯,去渣後加入粳米煮粥。每日1劑,日服三次,共服30天。
【方九】驗方一
【來源】《妙方神醫》
【組成】枇杷葉9克,桑白皮9克,黃連6克,牡丹皮6克,黃芩9克,甘草6克。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消瘡。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驗方二
【來源】《妙方神醫》
【組成】玄參12克,生地黃15克,黃芩8克,生石膏12克,製大黃9克,側柏葉12克,生山楂12克,桑白皮9克,蟬蛻6克。
【功效】養陰清熱,通腑泄濁。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一】驗方三
【來源】《妙方神醫》
【組成】連翹、川芎、白芷、黃芩、黃連、寸冬、荊芥、桑白皮、梔子、貝母、甘草各3克。
【功效】清熱解毒,養陰化痰。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飯後服用。
【方十二】驗方四
【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枇杷葉、黃芩、生地黃、山梔子各9克,桑白皮、茵陳各12克,生石膏30克,知母、蟬蛻、生甘草各6克。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三】驗方五
【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蒲公英、生薏苡仁、車前草、茵陳、黃芩各12克,生地黃30克,赤芍、黃柏、山梔子各9克,生大黃、生甘草各6克。
【功效】滋陰養血,利濕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四】驗方六
【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枇杷葉、桑白皮、金銀花、夏枯草、黃芩各12克,生甘草6克,海浮石15克。
【功效】清肺化痰,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五】驗方七
【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白花蛇舌草60克,生枇杷葉15克,當歸、生山梔子、黃柏各9克,黃連、甘草各3克,桑白皮12克。
【功效】清熱解毒,下氣和胃。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六】驗方八
【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黨參、茯苓、白術、淮山藥、車前子、白花蛇舌草、陳皮各10克,白芥子、薑半夏、丹參各6克。
【功效】清熱解毒,健脾化痰。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七】驗方九
【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白花蛇舌草30克。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熱。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八】驗方十
【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桑白皮、枇杷葉、焦山梔子、連翹、赤芍各9克,黃芩、牡丹皮、紅花、淩霄花各6克,生地黃、金銀花、冬瓜仁各12克。
【功效】清肺解毒,利濕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九】驗方十一
【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薑半夏、連翹、丹參、茯苓各12克,陳皮、浙貝母各9克,桃仁、蒼術、當歸尾、紅花、生地黃、赤芍各6克,酒大黃4.5克,升麻3克。
【功效】理氣化痰,活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驗方十二
【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冬瓜子、柏子仁、茯苓、冬瓜仁各10克。
【功效】利水通淋。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一】驗方十三
【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木蘭皮10克,梔子仁12克。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二】驗方十四
【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麻黃、杏仁各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宣肺解表,補益中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三】驗方十五
【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龍骨、牡蠣各30克,金銀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天葵子各10克。
【功效】平肝潛陽,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