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借助他人,功成名就(3 / 3)

過了幾天,采珠人又來見齊王,讓他早朝時召見田單,親自慰勞他。齊王還發出布告,收容生活無著落的人。不久,老百姓都紛紛傳說田單愛護百姓,原來都是齊王教導出來的。

齊襄王沒有多大本領,但能聽取別人意見,雖然氣量不是很大,但能從積極方向去改善君臣關係,這在皇帝中也算聰明的了。

真正有智慧的是那個采珠人,他應該是個隱身山野的厚黑高手。他不但設法緩解了齊王嫉恨功臣的心理,而且使君與臣在愛護百姓麵搞起了“和平競賽”,這是一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好事。即使不考慮這一“大節”,僅僅以他那條以讚揚別人的善行來宣揚自已的善心的計策就很見厚黑智慧。

一般來說,揭露別人卑劣心理的人一定比別人有著(或懂得)更為卑劣的心理,而讚揚別人德行的人至少是能夠欣賞德行的人,再稍加努力,也就不難樹立起一個比有德者更有德的形象。

人們往往需要憑靠有錢有勢的“巨人肩膀”來實現他的企圖。一旦認定了攀附的目標,其專注投入的盡頭絕不應亞於在半空中盤旋,最終發現美餐的鷹隼。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在蔣介石發跡的所程中,沒少使用這種“手段”。

1916年5月18日,滬軍都督陳英士遇刺身亡。當時蔣介石隻是陳英士府下的一個團長。陳英士一死,大家作鳥獸散,蔣介石也被迫脫下軍裝,進租界混碗飯吃。可是,下一步投靠誰呢?

一天,他偶然在街上遇見自己在都督府時混熟的酒肉明友陳果夫。陳果夫認識上海灘的大人物虞洽唧。蔣介石眼睛一亮:這不正是他所巴望的嗎?

陳果夫沒有食言,蔣介石順利地見到了虞洽卿。但蔣介石隻不過在陳英士手下做過團長,在幫會中卻沒有地位,因此並不受重視,被安排在商行中做一個小職員。

蔣介石雖極力討好虞洽卿,無奈在幫會中沒有輩分,總不能受重視。他知道,要想盡快出人頭地,必須設法進入青幫,拜過硬的老頭子。於是,他特意準備了厚禮,希望虞洽卿能幫他介紹。

虞洽卿耐不住蔣介石軟磨硬泡,終於答應把他介紹給上海灘的青幫大亨黃金榮。

有了虞洽卿的電活和推薦信,黃金榮自然不敢怠慢。不久蔣介石就拜過牌位,成為黃老太爺門下的弟子,從此事業興旺起來。

也許連虞洽卿邊、黃金榮自己也沒有料到,十年之後,這個落魄失意的蔣介石竟成了威風八麵的國民革命軍軍總司令。1927 年蔣介石發功“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虞、黃二人已成為蔣使用起來得心應手的作惡工具了。

蔣介石拚力攀附青幫勢力,果然為他的前程打開一片光明大道。曆史上和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就是具備著這樣的眼光和執著勁兒,借助人際關係的力量輕而易舉地站到了權勢與名利的更高階層。

[識破厚黑點睛]

1.善於借助他人的力量,達到自己的高度。

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輕而易舉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功成名就。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的意思即願意放下已擁有的成功。這樣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願意放下已擁有的失敗的體驗和結果,才能以積極的態度重新開始。生活中我們做事亦是這種道理,即隻有放下手中握住的東西,才能把握住新的東西,該“舍”就“舍”,這也是一種厚黑哲學。不因曾有的高貴身份而自傲,不因“自尊”而舍不得放下,不被曾經的功名利祿牽絆,隻有這樣你腳下的路才會越走越寬,做起事來才會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