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借助他人,功成名就(1 / 3)

人們要想幹一番大事業並且取得成功,從來都需要共同協作,沒有獨自取勝的先例。所以中國古話說得好:“籬笆立靠樁,人立要靠幫。”

那麼,你是否研究過怎樣借助於別人的力量呢?從古代實踐經驗來看,其中有借勢、借機、借德、借智、借力之分。

(1)借勢

就是借助或倚重別人的力量造成一定的聲勢,中國古代最講究做任何事情都要看它的勢,一旦勢形成則功可成。《孫子兵法》中還有專門的造勢篇,用現代的語言來解釋,就是辦事情首先要看它是否順應曆史潮流,符合不符合客觀規律。

因此,在現代經營術中,往往有乘勢而興的例子。就像買電腦,人們首先是到北京的中關村電子城,那裏的產品形成了勢,所以贏得了人們的信賴。也有許多公司為了打出產品,借助於各種傳播媒介,進行廣泛的宣傳,這是自我造勢。在一次廣告效應調查中顯示,跟著電視廣告買名牌的顧客高達百分之七十,這充分說明了借勢的重要性。

(2)借機

就是把握事物發展的有利時機,或借助於別人創造的時機,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用現代理論講,機遇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公平的,但隻有自身準備充分的人才有可能得到它。因為機小可失,失不再來,捕捉機遇是在瞬間完成的。

(3)借德

就是仰仗於有德者的威信、信譽,使自己的聲譽盡快建立起來,用現代理論來講,聲譽是事業的命脈,失德者必自斃。

(4)借智

就是集中人才的智力優勢,廣泛征集各方麵的意見和建議,做出最科學的方案,來保證事業的成功。

(5)借力

就是依靠別人的實力做自己的事業。這要求我們必須掌握身邊的各種資源,加以利用。

由此可見,不論古今,要想成就大事業,先要發展自己的實力,在借助別人力量的種種情況中,借力最不可取。

俗話說:孤掌難鳴、獨木不成林。就算我們渾身都是鋼,也打不了幾個鉚釘。一個涉入社會生活的人,必須尋求他人的幫助,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一個沒能耐的人必須這樣。一個有能耐的人也必須這樣。何況我們大多爛泥一團,沒有多少真材實料。

不過,“他人”隻是一個泛泛的概念,有些不著邊際,而且這些“他人”大多都是你的陌路人,不太熟悉的人,關係很一般的人,他們大多都不能實際地幫助你,具體地幫助你。

“他人”中隻有一種人能夠實際地幫助你,具體地幫助你,那就是——朋友。這些貼近你的親朋好友,總是給你各種各樣的幫助。你遇有危難緊急,總是他們幫你排憂解難,渡過危機。或者當你吉星高照時,也是他們為你抬轎唱喏。朋友,是一個特定的圈子。圈子雖小,作用卻難以估測。這有點像個小幫派,其實,社會的本質和特點就是拉幫結派,朋黨相攜,人多勢眾,相互利用。

“利用”不是一個醜惡的東西,而是各取所需。一個人,無論在工作、事業、愛情和消閑哪方麵,都離不開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利用。朋友就是如此。因為各人的能力和局限,以及人際關係所不同,而必須相互利用。借朋友之力,正是一個人高明的地方。

在自然界也是這樣,動物們相互利用,以有利於捕獵、取暖和生殖。獸王更是利用了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在這種關係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秩序和習慣,以享受最大的優越:可以吃得最多最好,可以占有最美的雌性和最年輕的雌性,等等。而耍單的動物,被淘汰者居多,無論其多麼凶猛強悍,如老虎、獅子、獨狼,等等。群居動物(相互利用了對方的長處和力量),哪怕是極微弱的力量測容易繁衍和生存,如螞蟻、蜜蜂、家雞等。

就社會和自然狀況來看,孤單的鬥不贏拉幫結派的。一個人在社會中,如果沒有朋友,沒有他人的幫助,他或她的境況會十分糟糕。普通人如此,一個成就大事業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幫助,和不能利用他人之力,任何事業都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