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姓林,名海,字如海。辛酉年江南省會試榜首,如今乃實打實解元老爺。林家祖籍姑蘇,乃世代簪纓之家,詩書傳家已經百年。林如海之高祖,曾與前朝為官,卻因忠心直諫被迫致仕,退居姑蘇不問世事。那天武帝帶著心腹之人,學那劉備三顧茅廬,這才請得林家高祖出山。
算來,在大秦林家到了林如海處已是帶五代了。那林家雖百年傳家,卻不知道何故那嫡傳這一脈人丁不旺,到了林如海這一輩,竟是連庶出兄弟姊妹皆無。史氏同意這門親事,自然也是想到那林家規矩甚嚴,四十無子方可納妾。
說來有趣,這世間女子,出嫁時無論多賢德,心中自然是求那一生一世一雙人,卻不想當了婆婆之後,又想著自己兒子享福。但凡不要敗壞掏空了身子,自然希望子孫繁衍多多益善。可是,女兒出嫁選婿之時,卻又是另一番標準。史氏嫁女,心中歡喜。她瞧著女婿一表人才,年紀輕輕高中解元,若是來年春闈高中,自家女兒自是風光無限,更是為自己挑了選這門親事頗為得意。
史氏得意,梓莘也自覺欣慰。作為嫂子她自然是見到了這傳說中林如海的。那林如海儒雅溫和,書卷氣濃濃,果然生的儀表堂堂,梓莘心中真心為那賈敏高興。
想來,這成親之日,最鬧心的怕就是那王氏了。昨日添妝之時,那王氏一心隻想越過了梓莘好處一口惡氣。待回神的後,肉痛不已。那枚步搖是她壓箱底的物件之一,如今既已送出,也不要要回。又見那梓莘渾不在意的態度,更是氣結。
待賈敏成婚當日,又瞧得那林如海,比起印象中的少年更是豐神俊朗,多了溫和儒雅之氣,心中頗為感歎。一邊暗自怪那林家有眼無珠,居然看不上自己,一邊又牙根緊咬,心中又酸又澀,如此心中倒是咒起那林家斷子絕孫了。
不論王氏這廂如何酸,那頭人家小夫妻洞房花燭甜蜜恩愛,隻是寥寥數語,便覺得真正是那“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如此,待賈敏三朝回門瞧見了新上任的姑奶奶和新姑爺任誰也能瞧出那二人蜜裏調油的幸福模樣。至此,史氏終究放下心來。
眼瞅著就是到了年關。京城下起了鵝毛大雪月。算來賈敏出閣已有半月,從賈敏陪嫁人處回報,如今那賈敏已經協助了婆母料理起家中事務。那林如海每日不是在書房專心讀書,便是陪著賈敏下棋作詩。賈敏模樣端正,性子爽朗,無論是理家管事,亦或是與夫君對弈吟詩無所不能。
林家二老見兒媳進門溫良恭謹,知書達理,不曾因新婚便膩著兒子影響其讀書,閑暇之餘倒也能陪伴兒子左右,細細瞧著,心中越發歡喜起來。那林家夫人娘家姓季,也是姑蘇大族。因膝下隻有一子,心中不免缺憾,再瞧賈敏事事周到,嬌憨可人倒有幾分真心把她當女兒來疼愛。隻是如此婆媳到底萬中無一。
賈敏出嫁,史氏安心。待靜靜瞧了一陣後,便想著這些時日起來自己憋屈,自然要發作一番,正尋思著,卻見那賴家的捧著名冊進來,
“夫人,眼下年關將近,這是今年年歲到了的丫鬟小廝名冊。前些日子,老管事還求了我,要給他那兒子尋個媳婦。夫人您看……”
聞言,賈母眼睛一亮,餘光有瞥見了自己跟前兩位鼎鼎得力之人,當下有了計較。
史氏身邊的四個大丫鬟,八個二等丫鬟,更有那小丫鬟不計。自打她進門便立下一條規矩,身邊丫鬟但凡滿了十六一律拉出去配人。若是老子娘求了來,也有那放了出去自行婚配的。如今那史氏雖有四個大丫頭,得力的不過鴛鴦、鸚哥二人。
鴛鴦、鸚哥兩人年歲相當,過了年剛剛十八,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紀。論理不管是指配人家,亦或是另其自行婚配早該出了門子。兩人會耽誤至今,那史氏多少有點自己的心思。眼瞧著自己雖保養得宜,卻是到底不比過去。可那賈代善卻依然老當益壯,雖前些年病了一場,如今瞧著居然生龍活虎,自然擔心他晚節不保,臨老入花叢,便準備了兩個俏生生的丫頭。隻是一輩子都過來,如今卻要親自給納那小,史氏自然百般不願,這才一日日拖了下來。如今她倒是又有了新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