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反擊的語言藝術
人際溝通中,碰到一些不便回答或古怪、刁鑽一時難以回答的話題,難免令人頭疼。倘若對此置之不理,未免有失風度;若一味以“無可奉告”之類的外交辭令來搪塞,恐又難避“無能”之嫌。而機智語言的運用,則不失為幫助你走出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1847年,林肯與民主黨的卡特萊特對壘,競爭國會眾議院席位。卡特萊特是一個有名的舊派巡回牧師,也是一個富有能量的煽動家。他不斷散布謠言,說林肯隻相信上帝,但不承認耶穌,不承認贖罪和報應的基督教教義。他舉行了一次宗教集會,特邀林肯參加。會上,卡特萊特麵對聽眾煽動說:“一切不願下地獄的人,請站起來!”除林肯之外,所有的人都站起來了。
卡特萊特見狀,遂以挑釁的口氣說:“我看到除林肯先生之外,你們所有的人都表示不願下地獄。林肯先生,我要問你,你要到哪裏呢?”
林肯不緊不慢地從座上站起來,隨後反擊道:“我認為應該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嚴肅的宗教問題,但我並不感到必須像其他人一樣來回答問題。卡特萊特先生問我要到哪裏去,我可以坦率地告訴你:我要到國會去。”
在這裏,林肯先是一語破的,指明對手不該抱著不嚴肅的態度對待嚴肅的宗教問題。然後用一“但”字轉折,說明對方不該像要求其他人一樣來要求他回答問題。最後言簡意駭的向對方表明要到要國會去,而這是卡特萊特先生不該阻擋也無法阻擋的。林肯把卡特萊特的荒謬可笑提示在聽眾麵前,也就難怪他張口結舌,在一片哄笑聲中灰溜溜地離開了會場。
當你在人際交往中遭受對手的刁難時,你有沒有運用這種語言技巧呢?我們不妨先看一則幽默。有一次,一個貴婦人打扮的女人牽著一條狗登上公共汽車,她問售票員:“我可以給狗買一張票,讓它也和人一樣坐個座位嗎?”售票員說:“可以,不過它也必須像人一樣,把雙腳放在地上。”售票員沒有否定答複,而是提出一個附加條件:讓狗像人一樣,把雙腳放在地上。這樣就限製了對方,使貴婦人的挑戰變成了沒趣。
有一次,佛勒與某大銀行的一位主管見麵時,偶然說起他想在長島設立一家銀行,若能如願,將來生意一定發達,前途無量。但是那位主管如何回答他的呢?他不但對這個計劃不加讚同,甚至露出十分輕蔑的態度說:“好啊!若是你壽命長,也許有一天你是可以在這裏開設一家銀行的。”說完便起身告辭。
後來佛勒先生告訴別人說:“當時我聽了他的那句冷言冷語不覺燃起萬丈怒火。這是什麼話!‘若是你壽命長’,不就等於說我是一個庸碌無能、怠惰成性、專等機會的人嗎?這不是等於譏諷我一生一世也開不出銀行來嗎?這樣大的一個恥辱,豈是一個堂堂男子漢所能忍受的?我便立即打定主意,計劃著手開設一家銀行來給他看,而且非使我的銀行營業額超過他的記錄不可。我真的這樣做了,而且不到四年,我們銀行的存款數額果然已經超過他的一倍以上!”這位主管的舌頭在不經意間為自己樹起了一個強大的敵人。
一個個體店主新開了一個皮衣上色店,有個地痞故意刁難他。地痞拿來一件皮夾克對店主說:“你把這件皮衣清洗一下,然後擦上不黑、不黃、不藍、不是一切顏色的顏色。”
麵對地痞的刁難,店主稍作沉吟,然後輕鬆地說:“可以,你放在這裏吧。”地痞不懷好意地問:“那我什麼時候來取貨呢?”店主仿照對方的口氣說:“不是周日,也不是周一、二、三、四、五、六的那一天來取貨好了。”
在這裏,店主以對方刁難的方法來機智回敬對方,使對方頓時啞口無言。這種機智,關鍵是要把握對方的思路,然後依照它用另一類事物喻比,使其荒謬顯示出來。
一次,一位青年教師在講課時對某些社會現象進行了一番評述。突然,一位大學生問:“現在人們對‘官倒’、‘私倒’恨之入骨。但對‘官倒’與‘私倒’該怎麼區分?”對這個問題,如果從理論上闡述,顯然非三言兩語所能說清,而且可能陷入枯燥、乏味的說教。這位青年教師稍一沉思,做了如下巧妙的回答:“官倒’與‘私倒’的區別在於:對於前者,國家國家,國即是家;對於後者,國家國家,家即是國。”這位教師把“國家”一詞拆開,並進行兩次有悖於常理的解釋,把一個沉澱得很深的社會問題,輕輕地打撈了起來,生動地說明了問題,獲得了一片喝彩。
說話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訣竅。一個人隻有掌握這種巧妙的方法,充分利用自己的口才能力,才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