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節(3 / 3)

在之後的日子裡人們興高采烈地打撈著小蝦。不過人們也發現離開南極大陸越遠,蝦米的品質就差些。而且其它品種的蝦也開始多了些。為了更好地區分這蝦,徐秋要求埃爾熱將不同的蝦進行分類整理。不僅要測量、畫畫,還要製作標本。埃爾熱現在做起這些事已經是得心應手了。通過觀察試驗,人們最終確定了隻有靠近大陸海岸的小蝦有著神奇的效果。因為在黑夜裡這些小蝦發出磷光,所以經大家討論決定將此蝦命名為“南極磷蝦”。

這一次的航行也有了新的發現。靠近大陸航行了近半年,太陽始終不落下去,當然也沒有那麼明亮。一整天都是亮著的,大家也就有了新的叫法-“極晝”。不過快到澳塗洲時,這個極晝就變成極夜了。大家不得已將船駛向了北方故鄉的方向。

陳虎頭的海圖上大陸已經有了不太確定的輪廓。看著海圖梟陽候更加堅定了踏上去的決心。這次回去後修整個半年再過來,一定要登陸。Θ思Θ兔Θ在Θ線Θ閱Θ讀Θ

不過梟陽候沒有想到他們足足用了5年的時間才征服了南極大陸。

(三)

弘武九年三月,探險隊終於回到了陳家港。碼頭上是人山人海,還舞起了獅子。極具中國特色的歡迎儀式讓大家的心頭不由得熱了起來。南洋宣慰司駐陳家港的官員也來了。看到出發時還三艘的船隊變成了五艘,問清了緣由後也不得不感嘆陳候爺的好運了。當了解到此行的巨大收穫後,駐澳塗洲的香江商會代表和海軍的船長們對蝦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肯定了其效果後,為海軍訂購了一大批,日後還成了軍需品。陳候爺也開闢了新的生財之道。從此想跟隨探險隊的年輕後生們也多了起來。

在陳家港愜意地過了幾天後,陳虎頭帶領隊員們來到了狗島。此島因留下了從極北帶來的雪橇狗而得此名。島上有幾位格雷和大熊的族人在照看。此行的目的是讓隊員們掌握狗拉雪橇的技巧。為了讓隊員們有積極性,陳虎頭在陳家港修整期間宣布成立探險公司,所有隊員們均是股東,凡是探險期間所得利益均按所占份額分配。當然這裡陳候爺是最大的股東了。

在澳洲的土著裡也有人參加了探險隊。由於幾年的相處,陳家港附近的土著已經漸漸接受了中華文化的熏陶。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也慢慢地使他們對中原來的移民有了認同感。這樣的交流也對移民們適應當地的生活起了催化劑的作用。移民們也開始適用起“飛去回來”器來打獵。其中也不乏高手練成回到中原後,轟動了江湖。甚至在帝國的陸軍特種部隊裡此件兵器也成了必備的。這當然是後話了。

狗島長約20裏,寬約5裏,中間有做百來米高的小山。山的中部有座淡水泉眼形成的小湖。流出的湖水至北向南地劃出了一個小溪。現在小島被皚皚白雪覆蓋著,小溪也冒著蒸汽歡快地流淌。隊員們就要在這裡進行狗拉雪橇的訓練了。由於帶來的狗不多,繁殖的小狗還沒有長大。所以每次隻能出動三隻雪橇。為了提高積極性,徐秋建議進行分組對抗賽,而且是帶彩頭的。這樣一來,隊員們的熱情空前高漲起來了。沒想到這項活動竟成了澳洲的一項競技體育項目。通過徐秋自傳的描寫,傳到了中原後在帝國的北方也開展起來。百年後為了爭奪狗拉雪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