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莫名罷相

北宋的寇準是個精明的宰相。在宋太宗的時候,他就擔任副宰相。他正直敢諫在宋朝也是出了名的,連宋太宗都怕他。有一次,寇準上朝奏事,觸犯了宋太宗。宋太宗聽不下去,怒氣衝衝站起來想回到內宮去,寇準卻拉住太宗的袍子不讓走,一定請太宗坐下聽完他的話。宋太宗拿他沒有辦法。雖然如此,宋太宗後來還是稱讚他說:“我有寇準,就像唐太宗有魏征一樣。”由此可見,寇準在皇帝麵前混得還是不錯的。

當時,北邊的大遼見北宋王朝腐朽無能多次進犯邊境。等到宋真宗(也就是宋太宗的兒子趙恒)時期,大遼更是不把宋朝放在眼裏了。

宋真宗坐上皇位的第七年(公元1004年),遼朝蕭太後、遼聖宗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一路進取,銳不可擋。眼看遼的前鋒部隊已經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陽),距當時首都的直線距離不到一百公裏,告急文書像雪片一樣飛到朝廷,宋真宗和大臣們嚇得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時副宰相王欽若和另一個大臣陳堯叟卻暗地裏慫恿宋真宗遷都。兩人攛掇皇帝遷都不說,竟然還為遷都何處爭論不休。王欽若是江南人,主張遷都金陵(今江蘇南京),說金陵有長江天險,最適合做都城了;陳堯叟是蜀人,勸真宗逃到成都去,說成都曆來是富庶之地,且易守難攻,做都城不錯。宋真宗本來就在猶豫是戰是退,現在聽了這些意見,更是被弄得猶豫不決。最後他就問當時的宰相寇準。寇準假裝不知道是誰出的餿主意,聲色俱厲地說:“這是誰出的好主意?幫陛下出此策略者,罪該斬首。”於是他就極力地鼓動宋真宗帶兵親征。

沒想到宋真宗竟被他說動了,決定禦駕親征,由寇準隨同指揮。可是就當大隊人馬剛剛到了韋城(今天的河南滑縣東南),前線卻不斷有遼兵凶悍、不可抵禦的傳言飛來。一些隨從大臣嚇壞了,趁寇準不在的時候,又在真宗身邊嘮叨,勸真宗暫時退兵,避一避風頭。

宋真宗本來對親征就不是很堅定,一聽到這些意見,馬上又動搖起來,於是又召見寇準,對寇準說:“大家都說去南邊避一避比較好,你看呢?”

寇準一聽,急了,大聲說道:“皇上難道要做亡國之君!今天退了一寸,敵人必定要逼近一尺。如果皇上能夠親臨前線,河北各軍的士氣必然大增;倘若後退幾步,那麼全軍都會瓦解,倘若敵人再緊緊追趕,我們還有逃的盡頭嗎?”

宋真宗一想,事關自己皇位社稷的問題,也不得不收起南逃的想法,但是心裏還是猶豫不決。

寇準走出行營,正好碰到殿前都指揮使(相當於現在的軍隊總參謀長)高瓊。寇準衝著高瓊說:“您受國家厚恩,如今國家有難,您該怎麼報答?”高瓊說:“我願以一死報國。”

寇準說好,於是就帶著高瓊又進了行營,重新把自己的意見向宋真宗說了一遍,並且說:“陛下如果認為我的話不對,請問問高瓊。”高瓊在旁邊接著說:“宰相說的話是對的。禁軍將士家屬在東京,都不願南逃。隻要陛下親征澶州,我們決心死戰,擊敗遼兵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