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穩定富足了就創作不出深刻的東西了?音樂的價值要靠音樂家的生活狀態判定這實在太無聊了。對此李斯特的回答肯定就如那首《鬼火》一樣,這首號稱超技最難的曲子,不但從頭炫到尾,而且整曲都充滿了不知名的嘲諷。被大神開嘲諷的感覺如何?)
最後回歸主題。
李斯特音樂與人格的魅力,就像本文標題一樣,充滿了既矛盾又和諧的美。他既有《愛之夢》《安慰曲》這般沁暖人心的溫純,又有《葬禮》《奉獻》這般洗劑心靈的告慰,既有《梅菲斯特圓舞曲》這般魔鬼旋舞的乖張狂放,又有大量宗教曲目向神送上虔誠的讚美。他的音樂中充滿了超前意識和革新意識,總能發現新的創意和思想,卻又以古典正統的貝多芬為榜樣,甚至還動手改編了貝多芬的交響曲(雖然改的更難了),他創新卻又尊重傳統,自我卻不排斥他人,慷慨助人、提攜後進時他善良博愛得像個神父,演奏時輝煌絢爛的狂態卻讓他像個誘惑人的魔鬼一樣,使聽眾為他發瘋。
或許天堂和地獄僅一線之隔,連接它們的正是在人間行走的李斯特。他不是神或魔鬼的代言人,隻是在訴說自身所在的‘道路’而已。
神性、魔性、至情至性。
左手地獄,右手天堂。
采桑子
盛名自在弦上香。
左手地獄,
右手天堂,
指尖輪舞絢華光。
百年爭議今猶在,
生也為王,
逝也為王,
一片冰心任炎涼。
附兩個李斯特軼事(可能大家基本都知道了吧)◇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1、且請靜聽
帝俄時代的尼古拉一世要李斯特到他皇宮中去作禦前演奏。李斯特看見沙皇在同一位侍從說話。李斯特雖然仍舊繼續演奏,可是心裏卻不大痛快。由於沙皇的談話絮絮不休,李斯特最後就停下來不演奏了。沙皇就差人去問他為什麼不表演。李斯特說:「沙皇說話的時候,我們都應該保持緘默。」這樣一來,他再繼續下去時,就沒有人再來打擾他了。
2、及門弟子
有一位無名的女鋼琴手,為了吸引聽眾,在海報上寫著「李斯特學生×××演奏會」,因為她以為李斯特很忙,一定不會注意到,即使注意到,也不會趕到這小城市來。
事情真巧,這位匈牙利名鋼琴家李斯特剛好在演奏前一天到這城市來,看了海報,就投宿到那位女鋼琴手住的旅社裏。那女鋼琴手見了他,隻得認罪道歉。李斯特沒有責備她,隻是說:「請你彈一曲我聽聽好嗎?」李斯特聽了以後指正她彈得不好的地方,還指導她如何把感情融入琴聲。經過一個多鍾頭的教導後,他說:「我已教過你彈琴,以後你可以稱『李斯特的學生』了。這次演奏會,我特別為你演奏一曲,如果節目單未印,就把我的節目印進去吧。」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