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女人須知的態勢語言(3 / 3)

(6)雙腳交叉式。它適用於各種場合,男女都可選用。

要求是:雙膝先要並攏,然後雙腳在踝部交叉。需要注意的是,交叉後的雙腳可以內收,也可以斜放,但不要向前方遠遠地直伸出去。

◆幾個小細節

1.如果你的身材有些臃腫、頷下有肥肉或雙下巴,當你坐在大沙發上的時候,千萬別“沉陷”進椅子。如果椅子太深,你可以找個墊枕在腰後撐著,或隻坐進一半。當你坐挺了,不但禮貌,而且顯得有精神。

2.如果你對別人說話或聆聽,上身向前傾,會顯得更有誠意,也更容易拉近你與對方的距離,贏得對方的好感。尤其開會的時候,如果你挺直腰板,上身稍向前傾,很可能自自然然地就博得老板的好感,覺得你很認真而且積極。

3.這個細節非常重要,就是當與你坐同一排的人,譬如你旁邊的人講話時,你千萬不能身子不動,隻轉過頭去。而要把整個身子轉過來。你甚至可以把椅子移動一下,連椅子都對著那個人。而且就算你隻是做個樣子,椅子根本沒動,也會給人很有誠意的好感。

4.如果你入座後,有雙手抱胸的習慣,務必早日改掉。因為雙手抱胸的姿勢,就算是無心,也會給人有敵意的感覺。

4.女性手勢語言

據語言學家研究指出:人類語言產生於舊石器時代,首先出現的是手勢語言,然後才有口頭語言。

不僅麵部表情和坐姿於無聲中傳達了豐富的含義,女性的手勢語言也花樣繁多,不同的手勢,表達不同的含意。因此,我們在使用手勢語言的時候,不得不慎之又慎。

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由於文化習俗的不同,手勢的含意也有很多差別,甚至同一手勢表達的涵義也不相同。所以,手勢的運用隻有合乎規範,才不至於無事生非。

掌心向下的招手動作,在中國主要是招呼別人過來,在美國則是叫狗過來。

翹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順利或誇獎別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表示要搭車,在德國表示數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亞就表示罵人“他媽的”。與別人談話時將拇指翹起來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麵指向除交談對象外的另一人,是對第三者的嘲諷。

OK手勢。拇指、食指相接成環形,其餘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勢源於美國,在美國表示“同意”、“順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國表示“零”或“毫無價值”;在日本是表示“錢”;在泰國它表示“沒問題”,在巴西是表示粗俗下流。

V形手勢。這種手勢是二戰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首先使用的,現在已傳遍世界,是表示“勝利”。如果掌心向內,就變成罵人的手勢了。

舉手致意。它也叫揮手致意。用來向他人表示問候、致敬、感謝。當你看見熟悉的人,又無暇分身的時候,就舉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對方的被冷落感。要掌心向外,麵對對方,指尖朝向上方。千萬不要忘記伸開手掌。

5.握手

握手可以算是態式語的延伸。見麵寒暄或者道別時,是否要行握手禮?這是一個十分複雜而微妙的問題,它通常取決於交往雙方的關係,現場的氣氛,以及當事人個人的心情等多種因素。

不必握手的場合。1.對方手部負傷;2.對方手被占用;3.對方忙於他事,如打電話、用餐、喝飲料、主持會議、與他人交談,等等;4.對方與自己距離較遠;5.對方所處環境不適合握手。

握手的次序。伸手的先後次序按“尊者決定”原則。在公務場合,握手時伸手的先後次序主要取決於職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閑場合,它則主要取決於年紀、性別、婚否。

握手的標準方式。行至距握手對象約1米處,雙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傾,伸出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握手時應用力適度,上下稍許晃動三四次,隨後鬆開手來,恢複原狀。

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握手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擁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隻要讓對方感覺到真誠和尊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