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夠拿得起來,又能夠善於放下,就不會以嘲弄的眼光去看待人生。自己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那麼自己就有幸福的感覺。假如自己非常不滿自己的生活,那麼自己即使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條件,也隻有痛苦的感覺。譬如,豪華的房子再漂亮,若沒有快樂的人在裏麵居住生活,也是死氣沉沉的。一個不會正確看待自己擁有的人,是不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他始終認為別人都是百萬富翁,而自己卻是一無所有的乞丐。自己看輕自己,就會自己作踐自己。失去了能夠欣賞自己的快樂心,你說會不煩惱和痛苦嗎?
有放下心,就能夠坦然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情。悔恨是最毒的毒藥。覆水難收,就要承認現實。木已成舟,便要順其自然。因為生米已經煮成了熟飯,自己再去怎麼痛苦、內疚,也是一樣的無濟於事。還不如認真反思,采取補救的措施。那種類似痛苦地號啕大哭式的悔恨,實際上是做給別人看的,希望借此來減輕自己的愚蠢之舉,以及減少別人的指責之言。坦然接受現實,並不意味著自己不肯好好去吸取教訓,相反是自己一種理智的表現。有人說,對已經發生的事加以承認,是克服任何不幸的初步。
其實,深刻地反思人生,雖然多有悔恨的情感,但很少有可以悔恨重來的事情。“既然難逃此劫,就不妨坦然接受它吧!”這是蘇格拉底臨死的時候,一位獄吏的忠告。盡管蘇格拉底是一名偉大的哲學家,但是麵對死亡他還是坦然地接受了。那麼,我們平凡的人們,除了死亡以外,還有什麼不可以接受的呢?什麼疾病的纏繞,什麼財產的損失,什麼家庭的解體,什麼親人的喪失,什麼愛情的錯位,什麼名譽的玷汙,什麼失業的煩惱等等,這一切與死亡相比較,都是小巫見大巫。由此,我們會深刻地感悟:決定我們痛苦或者快樂的主要因素,在於我們的情感反應。心快樂,一切都感覺良好;心痛苦,一切都感覺黑暗。了解這些人生道理以後,我們還會愚蠢地去悔恨嗎?
感悟人生才有人生的幸福
一個人的智慧並不是以別人的經驗為依據,而是以一個人接受經驗的程度為依據。所以,一個人能夠完全做到拿得起來,又能夠放下,還得有一個痛苦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