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疑,在克服羞怯心理的初期,會使羞怯者不自在,甚至難受的感覺,但一旦成功克服羞怯心理,便會在和別人交往、或個人前程上踏上平坦的道路。實際上,克服羞怯心理並不困難,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級、最有智慧的生物。
克服虛榮心理
虛榮心的產生與人的需要有關。人類的需要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包括對成就、力量、權威、名譽、地位、聲望等方麵。
虛榮心就是以不適應的虛假方式來保護自己自尊心的一種心理狀態。心理學上認為,虛榮心是和自尊心的過分表現,是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
在虛榮心的驅使下,往往隻追求麵子上的好看,不顧現實的條件,最後造成危害。在強烈的虛榮心支使下,有時會產生可怕的動機,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虛榮心是要不得的,應當把它克服掉。
一個人的需要應當與自己的現實情況相符合,否則就要通過不適當的手段來獲得滿足,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達到自尊心的滿足就產生的虛榮心。因此,有的人說虛榮心是一種歪曲了的自尊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做人起碼要誠實、正直,絕不能為了一時的心理滿足,不惜用人格來換取。有的少女為滿足物質的追求,犧牲自已最寶貴的貞操,是值得深思的。隻有把握住自尊與自重,才不至於在外界的幹擾下失去了人格。
人應該追求內心的真實的美,不圖虛名。很多人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就是因為有自己的理想。
同時,做到自知之明。這就是說要能正確評價自己,既看到長處,又看到不足,時刻把消除為實現理想而存在的差距作為主要的努力方向。
虛榮心與自尊心是聯係的,自尊心又和周圍的輿論密切相關。別人的議論,他人的優越條件,都不應當是影響自己進步的外因,決定需要的是自己的努力。隻有這樣的自信和自強,才能不被虛榮心所驅使,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克服自大心理
自我和擴張型的人是對“現實我”的認識和評價過度地超估,以至形成虛妄的判定。偶有一得一見,便以為自己十分了不起,忘掉了現實中的“我”,忘掉了客觀社會的要求對自己的製約,開始進行種種“美妙”的設計。
自大心理是怎樣形成的呢?
心理學家認為,所謂“自我意識”是指人對於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係的一種認識;也是人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的統一。
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製等內容。它是人在社會實踐交往中,特別是由於語言和思維的發展,認識自身和環境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有些人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之一是:對認識和評價自我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和急迫感,自我認識和評價的水平大為提高,但自我認識和評價的客觀性與正確性不尚不夠,還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由於青年的獨立意識、自尊心的發展,常常會導致一種不必要的自負心理,便在不少青年中表現出來了。他們特別喜歡尋找和評價那些自己有而他人沒有的長處,同時,他們的自尊心、榮譽感也很強,總希望自己的形象在別人看來是肯定的、令人喜愛和有希望的。
與讀書年代的成績好,踏入社會初期的順利有關。由於這些人的父母對他們的要求百依百順,使他們從小就成為家中的“小霸王”。事事以他為中心,因而養成了一種不懂得遷就別人及完全不能容忍挫折的性格。
有自大心理的人,需要對自己做一番全新的評價和估計,將自己從“自以為是”的陷阱中拉出來,並且重新學習與人相處。否則,在當前這種重視人際關係的社會環境中是難以立足的。
那麼,怎樣糾正自大心理呢?
這一步是很重要的,因為自大的人通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去迎合別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