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拖延的惰性
不言而喻,沒人喜歡挫折,沒人願意奢望多,收獲少。但是,當你本能地去生活,去追求幸福時,你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挫折、增加歡樂。然而,感到受挫或感到被剝奪也有其建設性的一麵,這種感覺可以激勵你向挫折挑戰,並最終戰勝它。
當你麵臨著眼前和常久兩種選擇時,勸你莫為前者而犧牲後者。但是,拖延並非一定就是偏重眼前享受,其可能性隻占98%左右!
比如你想找個新工作,可拖延著不去麵試,你給自己布置的作業可以隻訂一個每周至少進行若幹次(如5次)麵試的目標,然後何證達到這個數目。你若能完成這個作用,就會不僅不再繼續拖延,而且打消對麵試的錯誤看法。
比如,你也許相信:你進行麵試的能力差;不能忍受自己在這方麵的無能;即使得到新工作也可能做不好;做不好就得感到差恥;不能忍受安排和進行麵試的麻煩。然而,你隻要強迫自己每周試5次就會不知不覺地自動駁倒這些假想並會徹底改變它們。
不僅如此,你在進行麵試作業的同時還可以自我布置思想作業,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觀念進行挑戰。要反駁那些荒謬的看法,你可以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何以證明我的麵試就一定會砸鍋?即使對此缺乏經驗,我就成為無能的人嗎?找到親工作後我肯定幹不好嗎?幹不好就可恥嗎?就算麵試很麻煩,我為何不能克服這些困難呢?”
若能自己規定這兩類作業,克服不願行動的惰性和用來支持這種惰性的觀念,你就很容易地投入行動並放棄以往的荒謬想法。
有一種特別的行為約束法可用於克服拖延習慣上。它是通過強化獎勵和懲罰兩種手段幫助你解決問題的。
如果你著手去完成被拖延的工作,承擔起因拖延帶來的後果,那麼,由些得到的批評或感到的痛苦就會比預料的少而不是多。須知,你長時間地拖延一項任務,往往阻礙他人的工作,給人帶來種種不便。此時你往往出於擔心他們問你拖延的起因,而不得不找借口。一般來講,你最好通於麵對他們的不滿,而不要繼續用拖延的方法來“消除”這種不滿。
一項工作若涉及到別人,你越推遲就越難辦,你最好這樣想:“因我的拖延而受害的人可能會瞧不起我,但我應把他們的反應當做非常令人遺憾而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我既然不想讓他們反對我,幹脆下決心停止這種既愚蠢又自損的拖延習慣算了!”
最好能想辦法找件有吸引力的事情作為完成那項費力工作的獎賞,盡量爭取不花太多時間製訂不太可能執行的計劃。例如,一個人總愛規劃工作,但從不按計劃行事。他養成了計劃而不行動的習慣,後來他強迫自己在固定時間進行固定工作,養成按規劃行事而不拖延的習慣,這種方法終於解決了他的問題。
有些人因為預先有行為目標,所以能在任何環境條件下有成效地進行工作。可是社會上大多數人做不到這一點。你如果很容易受環境影響而分散注意力,為何不想辦法改變現有環境呢!
有些人在安靜的環境中工作得會更好,有些人喜歡邊工作邊聽音樂,有些人則喜歡和周圍的人一塊幹,也有些人喜歡獨自一個。不管你在哪種環境下,都要想辦法去創造或尋找那各工作效率最高,能促進工作的良好環境。
“提醒自己”法
把要做的事記下來提醒自己,這往往對解決問題有很大幫助。有三條座右銘是:“樹不砍不倒”,“刀不磨不快”,“除了不做則罷,一做到底的方法外,零敲碎打不也可以試試嗎?”你可以製你些卡片,寫上類似的哲語貼起來提醒自己。有時,在手表上或拇指上貼一小塊膠布或其它標記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它們能代表那些哲語時刻來提醒你去完成該做的事。如前所述,記憶也有走神的時候。隻相信自己的記憶,而且把今天的事放到明天都不明智的做法。你如果現在不能做某件事,請記在備忘本上,天天看一看。
分批地完成任務,也是克服拖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許多慣於拖延者讓日常的事務堆積起來,直到要做的事有幾十件——個個顯得即既緊迫又必須完成,才開始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行體積哪件事。使用日積月累法就可以從一件要事入手,在可行的限度內做下去。例如,你如果幾個月沒打掃房間或寓所,那就讓自己先打掃一部分,不要拖下去一點都不幹。
同樣,假如你每天都得完成一個全套作業卻拖著不去做,可以試著行做向個,而不必非堅持全做不可,完成一半總比一點不做好!沒有條文規定不完全的作業就毫無價值。至少你完成的那部分也會產生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