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1 / 1)

周圍的人們見我父親一開口,才知道是說鼓詞的。有幾個好事者走上前來問道:“說書的,你會說什麼書?”“你想聽什麼書?”我父親問,想聽文來想聽武,想聽奸來想聽忠,想聽文哩包公案,想聽武哩楊家兵,半文半武張廷秀,一哭到底鬧紅燈------”

父親用說唱的方法回答那些人的問題。這時,其中有一個略懂一點的人跟大夥說:“咱們讓他來一段熱鬧的:瓦崗寨。你們看怎麼樣?”眾人一聽,隨聲附和道:“好,好,好!”

我父親一聽,點了點頭說:“既然大家都喜歡熱鬧的,那麼咱們就來一段:‘砸木籠劫案’”。

讀者朋友知道這是一段什麼故事?同樣是隋唐英雄演義的其中一段:隻因羅成的父親羅藝被人陷害,綁縛法場就刑,那瓦崗英雄得信後欲劫法場一段。

不管正史上是否有這段曆史,但是經過民間藝人的加工,聽起來也頗扣人心弦,驚心動魄。期間巧合誇張之處,以及悲歡離合,詼諧幽默,也頗能引人入勝。

隻聽我父親清了清嗓子,挽一挽袖子,拿起鼓槌,照著那鼓敲了三下,先來了一段道白:話說八爺羅成扳鞍認蹬上了能行戰馬,照著那馬‘啪啪’三鞭,馬撞鋼球,嘰哩杭浪,山東城下書去也。“

接著,父親又開始唱起來:“好一個八爺叫羅成,扳鞍認蹬上能行,羅八爺上了能行馬,山東下書走一程。要知那馬走多快,要知那馬走多凶,前蹄子扒,後蹄子蹬,後蹄子還在瓦崗地,前蹄子已到了山東城。我有心讓它慢慢走,同誌們不是等著聽,中間刪了個大窟窿------”

我父親剛剛說到熱鬧處,隻見人群之中亂了起來。原來,那邊路肩上的壯漢看見人都往我父親這邊來了,不由得怒從心頭起,順手抓了一個半截磚頭,趔趄著膀子,大步流星向這邊奔來。周圍的人們一見這陣勢,都一哄而散了。

卻說那人來到我父親跟前,也不搭話,隻把他的鼓架用力一推。那鼓架本來是用做掃帚的細竹子簡單做成,很不牢固。經他這麼一推,“嘩啦”一聲便連鼓一起倒在地上。

偏偏那條路呈下坡趨勢,而那鼓也是圓形的,剛好直立起來,帶著一股巧勁向下直滾而去,直到掉進路邊的一個小坑窩才停下來,倒在地上。我母親見此情景,就跟著那鼓追了過去。

再說那人推倒鼓架,走上前來,用一隻手揪住我父親的領口,另一隻手抬起來就要砸我父親。

“咋,你想幹啥裏?”我父親在情急之下說出了家鄉話。那人正欲動手,忽聽我父親說出家鄉話來,那隻手也不由自主的停了下來,臉上也由陰轉晴,既而笑道:“聽你說話口音,我們是老鄉呢。”

父親見那人變了臉色,剛才咚咚直跳的心也平靜了下來,又聽那人說是老鄉,就問他道:“你是什麼地方人?”“河南。”那人說。

我和我們娃他媽也是河南的。”父親說完,用手指了指已經抱著鼓走過來的母親。“你們是河南哪裏的?”“南陽。”父親又說。

“南陽哪裏的?”“新野。”“新野哪裏的?”那人越聽越高興,忍不住繼續追問。“xx”我父親說。

“哎呀,真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得一家人呀。我也是新野的,但屬xx鄉,早知如此,我剛才何苦------”那人說著,不僅跌足懊悔起來。

“我們也不妨是那麼近的老鄉,知道的話,也不會趁你的行。現在倒好了,人都走完了,我們誰也沒賺到錢。”我父親說。

“沒事。指當我們多個路伴,又交個朋友。”然後那人又問我父親為什麼來到這武昌南站。

我父親一聽就問他道:“老鄉,你說這裏是哪裏?”“武昌南站。”

“離武昌站有多遠?”“十幾,一二十裏地。”“哎,我們剛下車時還以為坐錯了地方呢。”

然後我父親又向那位老鄉講了我如何跑去了江西,他們又在沒帶多少錢的情況下又如何來找我,以及如何在襄樊沒有車費被一個好心的老人幫忙等事說了一遍。

那人說:“既然你們這麼難,不如跟著我,咱們幹幾場,看能不能幫你們弄點車費。”“我們怎麼跟著你幹?”父親問。

那人說:“你不是會說書嗎?咱們可以再找一塊空地,咱倆合夥演出。我玩一套雜耍,你說一段書,你看咋樣?”我父親一聽,高興地說:“好,好,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