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穆罕默德教誨:“探訪我的陵墓的人,我有搭救他的義務。”還說:“誰在我死後探訪我,同在我活著探訪我一樣。”他還訓示:“在我的寺內禮一拜,強於其他寺的一千拜。”
納耀庭和韋杜德洗完“阿卜達子”,在清真寺虔誠地禮拜,而後站在聖墓前,緊握自己的雙手,猶如先知活著一樣,以極恭敬的態度,使自己的臉一直保持向著先知的聖麵。所有來瞻仰聖陵的朝覲者,此刻都想象先知在墓中是活著的,並且先知知道自己的到來,聆聽著自己的祈求。
納耀庭瞻仰聖陵時,淚流滿麵,他極其虔誠地把自己的整個心靈投入到誦念的禱詞中去。
第二天,阿布杜勒·韋杜德陪納耀庭來到一片蒼涼的荒地邊,告訴納耀庭說:“這是一塊墓地,這裏埋葬著成千上萬個前來麥加朝覲時在旅途中亡故的哈吉的遺體。這裏大部分是東方人,其中也有你們中國人。”
根據當地的喪葬習慣,阿拉伯人在人亡故埋葬後是不留墳頭的。這裏沒有墳頭,沒有墓碑,更沒有墓誌銘。能有的,隻有沙礫、石頭和石縫中隨風搖曳的白色的、黃色的小野花,隻有它在向人們訴說著什麼。
納耀庭看著亂石中間的這塊墓地,感慨萬千。他自言自語道:“你們為信仰而奮鬥終生,‘無常’在聖地,有個好歸回,值得。”回想自己朝覲路上的艱難、辛苦,納耀庭覺得自己能有今天還算是幸運的。“知感主!知感主!”他跪在墓地念了幾段“索勒”,以悼念亡靈,然後從腰間掏出黃土包,把布包貼在臉上,老淚縱橫。他將布包裏的黃土慢慢撒在這片荒草地上,輕輕地說:“安息吧!朵斯提,哪裏的黃土都埋人,今天見到家鄉的黃土,就等於回家了,我為你們祈禱、祝福。”納耀庭低著頭,跪了很久很久,思緒萬千,心中無限憂傷。
時光流世,日月如梭,蘇萊曼終於完成了學業。他拿著厚厚一撂經書,興高采烈地跑回來,抱住父親的脖子喊著:“爹!我畢業了!感謝你,是你的支持才讓我有了今天,我特別高興,我太幸福了!”
“兒子!我也為你高興,這是我們朝覲的又一收獲,我現在才親身感受到人生最大的享受莫過於成功的喜悅,我們成功了!”納耀庭緊緊抓住兒子的雙手興奮地說。
一切即將結束了,納耀庭和蘇萊曼難舍難分地告別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阿布杜勒·韋杜德一家,雙方交換了禮物。納耀庭把父輩傳下來的一枚極其寶貴的玉扳指送給阿布杜勒·韋杜德。韋杜德大叔將一條絲絨波斯毯送給納耀庭。韋杜德一家把他們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後納耀庭說:“送君千裏終有一別,我們還會再來。”他們告別阿布杜勒·韋杜德,帶著他們全家人的祝福,再一次來到禁寺,告別聖地麥加,辭朝。
聖地麥加是伊斯蘭偉大和光輝的形象,“克爾白”——真主的第一個房子,是真主的權力、威嚴、寬大、慈惠的象征。當你恭敬地、虔誠地站到這裏,你的思想、精神、靈魂會融入到這個環境中。隨著環遊的人流,低沉的誦經聲,嚶嚶的哭泣聲,人們的精神會得到進一步充實、淨化、升華。
納耀庭和蘇萊曼在離別麥加禁寺之際,再一次環遊天房,這一次是懷念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