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宴會上,有兩位執掌朝政的大官卻有些看不起賈嘉隱。這兩個大官,一個是趙國公長孫無忌,一個是司空徐績。他們見賈嘉隱長得難看,已有七分不喜,在宴席上就交頭接耳地說:“這個小孩長的這麼醜,看樣子蠢頭蠢腦的,怎麼會折服皇帝呢?”
兩人談著談著,便悄悄地商量了一個取笑賈嘉隱的辦法。
酒席結束之後,兩位大官邀請賈嘉隱到庭院去散步。
庭院非常的大,有假山、池塘、樓榭和各種樹草花卉。賈嘉隱頓覺心曠神怡。這時,徐績突然駐足不走了,倚靠著一棵鬆樹,笑著問嘉隱:“我靠的是什麼樹?”
“鬆樹。”嘉隱答道。
徐聽罷,頓時板著麵孔說:“明明是槐樹,你怎麼亂說是鬆樹呢?”
嘉隱麵不改色,鎮靜地答道:“您是德高望重的趙國公,‘公’靠在‘木’邊上,這難道不是‘鬆’字嗎?”
徐劫見他回答得禮貌而巧妙,一時無言以對,愣在那兒了。
長孫無忌見狀,內心不服,便靠上一棵槐樹,向嘉隱發問道:“我靠的又是什麼樹?”
嘉隱說:“槐樹。”
長孫無忌也板起麵孔,故意問道:“為什麼?”
嘉隱依然從容地答道:“剛才徐大人是‘公’靠‘木’,如今是‘鬼’靠‘木’,豈不是‘槐’字嗎?”
兩位大官聽罷頓時紅了臉,心想:這小子好厲害,說‘鬼’靠‘木’,具有雙重含義:一是‘無忌’之名類似‘無常’,含‘鬼’之意;二是明明影射他倆提問題的動機不純,有‘搗鬼’之意。
兩位大臣本想戲弄他一番,沒成想,卻弄巧成拙,很是尷尬。
可是徐績還是有些不服氣,便惱羞地說:“想不到你人長得奇醜無比,說出來的話卻是如此的機智犀利!”
嘉隱立即不假思索地說:“大人您的臉長得像胡人,還能當漢人的宰相。難道醜人就一定不聰明嗎?”
徐績和長孫無忌頓時瞠目結舌,啞然無言了。
大謀略:有道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我們不要以貌取人,往往那些相貌與眾不同的人更有非凡的才能。
安童巧諫忽必烈
在元朝京城大都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神童叫安童,他是皇後的外甥,13歲時就已讀過不少史書。元世祖忽必烈也很賞識他。讓他當自己的侍衛官。
這一年,忽必烈在大漠北邊最終擊敗了和他爭奪皇位的兄弟阿裏不哥,並把追隨阿裏不哥的部屬黨羽千餘人均押到京城裏。但是如何處置這些人呢?他也有些左右為難,於是召集文武百官征詢意見。
忽必烈的寵臣阿合馬說:“臣以為對叛逆之人應遵照祖宗之法,殺無赦!”
大臣耶楚材有不同的意見,他主張寬赦:“臣以為可仿效漢人的懷柔政策,以安民心。”
大臣們各抒己見,議論紛紛,大多數人以為天下初定,宜用重典,以殺為好。忽必烈一時還拿不定主意。他忽然想起了站在身邊的安童,就轉身征詢他的意見。
安童說道:“請可汗恕我直言。我剛才想起《史記》裏的一則故事,覺得與可汗所論之事有些雷同,我想借來一用,可以嗎?”
“什麼故事?你快說吧!”忽必烈對安童微微一笑,鼓勵他說。
安童說:“漢軍主帥劉邦拉攏彭越。彭越就率兵3萬餘人歸劉邦。劉邦叫越攻擊楚軍後方,截斷楚軍糧道,於是彭越的軍隊猛攻外黃城。外黃城軍民無力抵抗就向彭越投降。項羽大怒,急令進軍外黃城,進入黃城後,項羽下令屠殺城內15歲以上的所有男子。這時,一個舍人兒去見項羽說,現在全城百姓都是大楚子民,可是您一進城就要殺他們,今後百姓還會跟您嗎?如果這件事傳到別的城池,那麼誰也不願再歸順大王了。大王一旦失去民心,還靠什麼來成就霸業呢?項羽聽了舍人兒的話,終於將屠殺令收回了。”
“唔,你是說我不也應該殺那些被俘的叛逆者?”
“是的。這些俘虜不過是阿裏不哥的部屬,當初各為其主,他們拚死戰鬥也是自然的。其實他們當中有不少人隻是為了衣食而追隨阿裏不哥。如果可汗不撫恤四方,不寬恕敵部,隻是一味殺戮的話,那麼民間就會以為您為了發泄私憤而不惜殃及部屬。如此,則人心惶惶,民心浮動,天下不得太平。大元江山也就難以安固了。因此,依我之見,還是把他們放了。天下百姓見您對叛逆者都能赦免,一定會稱頌您的仁慈寬容,對您就更加忠誠和擁戴了。”
“說得有理!”忽必烈當即宣布赦免1000多名被俘的叛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