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說辨謀略 (5)(2 / 2)

魏文帝聽了,慚愧的滿臉通紅。

大謀略:靈活地運用語言,便可在危急時產生逢凶化吉、出奇製勝的效果;而不懂得巧用語言的人,則往往會使談判陷於困境——曹植即以哀兵之術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即是值得借鑒之處。

趙谘巧舌對魏帝

三國時吳國人趙谘博聞強識,思維敏捷。孫權做了吳王後,提拔他做中大夫,派他出使魏國。魏文帝曹丕對他以禮相待並問道:“吳王是怎樣一個君主?”趙谘說:“是一個聰明仁

智、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魏文帝問趙谘為什麼這樣說,趙谘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吳王把魯肅從常人中選拔出來,由此可見他的聰穎;把呂蒙從一般軍官中提升上來,由此可見他的明智;抓獲於禁而不殺害,由此可見他的仁德;奪取荊州而不用武力,由此可見他的智慧;占據三州虎視天下,由此可見他的雄才;屈身而從陛下,由此可見他的謀略。”

“吳王懂得學習嗎?”魏文帝嘲諷地問。

“吳王有戰艦萬艘,戰士百萬,他任賢使能,誌在經略,一有空閑,就博覽群書,從中學習常人看不出的知識,不像平常儒生隻會尋章摘句而已。”

“吳國可以征伐嗎?”

“大國有征伐的強兵,小國卻有牢固的防禦。”

魏文帝緊接著問:“吳國感到魏國的壓力了嗎?”

“吳國有戰士百萬,以長江、漢水為城池,哪會有什麼壓力?”

“吳國像您這樣的人有幾個?”

“聰慧明智通達超群的人有八九十個,像我這樣的人,車載鬥量,不勝枚舉。”

趙谘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把魏文帝駁得無言以對。他多次出使北方,魏國人對他深表

敬佩。孫權聽說後越發喜歡他,任命他做了騎兵都尉。

大謀略:聰敏過人的頭腦,不卑不亢的態度,巧舌如簧的言語,是你立於不敗之地的必要條件。

李安世維護尊嚴

南朝齊國派使臣劉纘出使北魏,李安世奉旨接待他。李安世容貌英俊,玉樹臨風,舉止從容優雅,劉纘不禁讚歎說:“沒有這樣的君子,怎麼會有這樣的國家呢!”於是,劉纘及其隨從都客氣地稱呼李安世為“典客”。

李安世聽了心裏非常生氣,就責問:“諸位怎麼能用亡秦的官名,稱呼我國的官員呢?”劉纘問道:“這一官名的改易有幾次呢?”

李安世從容鎮定地回答道:“周朝稱作掌客,秦朝改稱典客,漢朝呼作鴻臚,當朝定名為主客。諸位對周文王、漢武帝不大尊敬,對速亡的秦朝倒很殷勤呀。”

劉纘一聽趕忙轉移話題,指著方山問道:“這座山離燕然有多遠呢?”

李安世巧妙地應答道:“也就是石頭離番禺那麼遠吧。”

當時,因為常有江南的使節來訪,因此,北魏朝廷拿出許多珍玩,交給京城裏的人,讓他們和南來的使者自由交易。這天,李安世陪同劉纘等人來到金玉店裏,劉纘問了價錢後,頗感興趣地說:“北方的金玉如此便宜,想來是這裏的山川富產這些東西吧?”

李安世回答:“我朝不看重金玉,把它們看得如同瓦礫一樣;而且我們皇上非常聖德,萬物有靈,也被感化,所以就連山神也不看重金玉。因此我國境內,河內無金,山上無玉。”

本來,劉纘看到這裏的金玉如此便宜,想狠狠地采購一番,聽了李安世軟中帶刺的話,慚愧地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李安世從容言對維護了朝廷尊嚴,不久就被升為主客給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