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於是召來陳平責問:“先生侍奉魏王未能投合,就離開魏國來投奔楚國,現在又跟隨我做事。講信用的人怎麼能這樣三心二意呢?”
陳平說:“我追隨魏王,魏王不能采納我的主張,我因此離開他。而楚王不能信任別人,他所任用的不是項氏本家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即使是奇謀之士他也不能重用,我為此才離開他。我聽說漢王重用人才,因此前來歸降大王。我孤身一人前來,形單影隻,不接受錢財便無法生活。如果我的計謀確有值得采納的,希望大王加以采納,如果沒有什麼值得采納的,我收受的金錢還在,可以封存起來送交官府,我也請求辭職回家。”
漢王聽完這一席話,看出陳平是胸懷大誌,深謀遠慮的人,忙向陳平道歉,重重地賞賜他,任命他為護軍中尉,所有將帥都受他監督。之後,將領們再也不敢對他指手畫腳了。
大謀略:用充分的理由和確鑿的證據說服對方,針對別人的指控個個擊破,使自己的話無懈可擊。
陳平巧言答文帝
漢文帝劉恒登上皇位那年,漢高祖劉邦留下的股肱之臣陳平和周勃出任左右丞相。漢文帝對這兩位忠心耿耿的大臣非常賞識。
一次,文帝把大臣召集在一起,笑問右丞相周勃:“周愛卿,你深受先帝的信任,是先帝的托孤之臣。但你可知道,在我們大漢,一年要判多少案件?”
周勃被這一問題難住了,隻好低著頭小聲答道:“稟告陛下,臣並不知曉。”
文帝眉頭一皺,又問了一句:“那,愛卿可知道天下一年要進出多少糧食和錢幣?”
周勃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最後隻好搖搖頭。
文帝心中大為不悅。停了一下,轉過臉,問左丞相陳平:“陳愛卿,先帝在時,常誇你聰明過人,神機妙算。那兩個問題,你知道答案嗎?”
陳平回答得很幹脆:“陛下,恕臣直言。陛下要知道判刑的人事,請隻管問廷尉;陛下要打聽錢幣糧食的大事,請隻管問治粟內史。”
聽完這些話後,文帝臉色大變:“陳愛卿真是高見!既然各自有主管的官員,要你這位丞相幹什麼?”
陳平忙搶步走出大臣行列,深深地行了一個禮,然後高聲回答:“陛下,為臣鬥膽再進一言,身為一個宰相,對上要輔佐君主處理國家大事,順應四季天時考慮各種大事;對內要讓民心歸附親如一家,使卿大夫們各司其職;對外要威服、撫順各路諸侯和外邦。”
聽完這些話,漢文帝撫了撫龍椅,埋頭陷入了沉思:這陳平不僅機智、擅長辭令,更深悟從政要訣——總理大政,把握關鍵!想到這兒。漢文帝讚不絕口:“愛卿的一番見解真是妙極了,讓孤家茅塞頓開。有道理,太有道理啦。”接著,他轉過臉問周勃:“周愛卿,你認為如何?”
周勃慚愧得低下了頭,心中暗自佩服陳平的才能。
沒過多久,周勃稱病辭去官職。丞相一職,由陳平一人擔任。
大謀略:當麵對一個難以解答的問題時,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進行思考,這樣,解答的空間就會拓寬。
郭舍人計救乳母
漢武帝小的時候,東武侯的母親曾撫養過他。長大後,漢武帝就稱她大乳母。大乳母一月入朝朝見武帝兩次。
一次,武帝下令拿一些酒食幹糧奉養乳母,並讓大臣拿出五百匹帛賞給大乳母;又有一次,武帝又下令給了大乳母想要的一塊公田;後來又下詔乳母可以坐車在禦道上行走。可以說,武帝對大乳母所說的話都會聽從。
於是,大乳母家的子孫下人依仗著這種恩寵,便在長安市中胡作非為起來,在大街上他們敢搶奪人家的衣物,拉住人家的車馬。於是,主管這方麵的官員就奏請武帝把乳母的家室遷到邊疆去,武帝雖然不想懲罰大乳母,但還是批準了。
大乳母向武帝辭行前,便向郭舍人哭訴。郭舍人是武帝寵愛的一個戲子,他說的話經常能把武帝的心打動。聽完大乳母的哭訴後,郭舍人便給她出主意說:“你馬上入朝見皇上,辭別後就趕快離去,走得快快的,並要屢次回頭看皇上。”按照郭舍人的吩咐,乳母向武帝辭行後,很快地離去,並且屢次回頭看。郭舍人趁機大罵乳母說:“老太婆,陛下已經長大了,你還不快點走!為什麼還不住地回頭看?難道陛下還需要吃你的奶生活嗎?”武帝聽了以後,頓生憐憫之心,他認為乳母太可憐了,終於下令不要遷徙乳母,並把奏請乳母遷徙的人遷謫到邊疆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