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說辨謀略 (2)(2 / 3)

這人來到燕軍的營寨,問燕將說:“你知道我來幹什麼?”

“你想得到趙王。”

“你知道張耳和陳餘是什麼樣的人?”

“他們都是賢德之人。”

“你聽說他們有什麼打算嗎?”

“想得到趙王。”

小卒笑著說到:“你根本不知道這兩個人的打算。武臣、張耳和陳餘三人,輕而易舉就攻下了趙國幾十座城,其實每個人都想南麵稱王,誰願意一輩子做別人的公卿宰相呢?大臣的地位和君主的地位怎麼能同日而語?他們主要是擔心天下大勢剛剛穩定,不敢三分天下,各自稱王。因此暫時按照長幼順序,先讓武臣做王,以便穩定趙國的人心。現在趙國已經安定,這兩個人早就打算把趙國分開,各自稱王,隻是時機尚未成熟。現在你們抓住了趙王,這兩個人名義上是要救趙王,實際上是希望燕國把他殺掉,然後他們好把趙國一分為二,各自為王。你想,一個趙王尚且輕視燕國,等這兩位賢王互相配合,來追討謀害趙王的罪過時,燕國不是要被滅掉了嗎?”

燕將覺得他說得對,就放了趙王,這個小卒駕著馬車和趙王一起回到趙國。

大謀略:想要勸服某人,投其所好是很重要的一點,讓對方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他自然會同意你的觀點。

屠戶拒娶醜公主

齊國有一個殺牛的屠戶,單名叫做吐。由於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姓氏,因此都直呼他為屠牛吐,原是一位市井小民而已。

一天,齊王置辦了豐厚的嫁妝,要將膝下一位公主許配給他。但屠牛吐卻借口有病婉言謝絕了這門親事。他的朋友覺得他太有些匪夷所思了,便責備他說:“你就打算在這又腥又臭的店裏苦一輩子了嗎?為什麼要謝絕這門求之不得的親事呢?”

屠牛吐回答朋友說:“齊王的女兒長得很醜。”

“你怎麼知道的?”

“憑我屠夫賣肉的經驗就可以知道。”

他的朋友更加莫名其妙,問道:“此話怎講呀?”

屠牛吐說:“就拿我的牛肉來講吧,如果我的牛肉是好肉,大家搶著要;若是臭肉,再多奉送些骨頭,還是沒人要買呢!現在齊王辦了豐厚的嫁妝,要把女兒嫁給我這個屠戶,正是由於他女兒醜的緣故啊。”

他的朋友後來親眼看到了那位公主,果然是奇醜無比,讓人望而生畏。

大謀略:以自身的經驗洞悉問題,做好心理準備,並估計到危機的可能性,才能隨機應變做出相應的處置。

夜郎自大終毀國

齊王派大軍進攻宋國。消息傳到了狂妄自大的宋康王那裏,他不大相信這是事實,便派人去偵察齊軍到了什麼地方。

時間不長,派去的人回來稟報:“齊軍已經越過了邊境。全國上下,人心浮動。”

左右近臣都對宋康王說:“這完全是俗話所說的‘肉自己生出蛆蟲’啊!憑著宋國的強大和齊軍的虛弱,怎麼會這樣呢?”

宋康王聽罷大怒,把派去偵察的人殺掉了。他接著又派人去察看,第二個人的回報仍然和前一個人一樣,宋康王又把他給殺了。這樣一連殺了三個人,之後又派第四個人繼續出去偵察。

當時,齊軍已經要逼近宋國的國都了,國人確實已經感到恐慌。這個被派去偵察的人在路上恰巧碰到了他的哥哥。

他哥哥見他行色匆匆,便問:“國家已經十分危險了,你這是要到哪裏去呢?”

“我是去替宋王偵察齊軍的動向。沒想到齊軍已經威逼我國都這麼近了,國人已經這麼恐慌。我現在擔心的是,先前有三個偵察齊軍動靜的人,都是由於回報齊軍已經逼近而被屈殺了。如今我回報真情是死,不回報真情也是死。這該如何是好呢?”

哥哥想了想,說:“如果回報真情,你就會比國破後被殺和逃亡的人先遭受災難,依我看你倒不如投其所好呢!”

於是偵察的人聽從了哥哥的建議,回報宋康王說:“根本沒有看到齊軍的影子,國人也是非常的安定。”

宋康王聽罷非常高興,左右近臣都說:“看來那三個人我沒有誤殺。”宋康王大喜,賞賜了這個偵察的人大量的錢財。

由於宋軍沒有做出任何的防禦,因此齊軍一路長驅直入,攻破了宋國的國都。宋康王這才醒悟過來,急忙登上車,飛快地逃命去了。宋國從此也就滅亡了。

大謀略:我們對待問題一定要認真分析目前的形勢,不可盲目自大,任何的主觀臆測和武斷的賞罰都可能導致失敗。

愚公堅誌可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圓七百裏,高有七八萬尺,本來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