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說辨謀略 (1)(1 / 3)

淳於髡亡鵠請罪

以博學著稱的淳於髡,是戰國時齊國有名的謀士,被齊威王任為大夫。他足智多謀,能言善辯,多次在出使別國時成功地維護了齊國的威望,為齊國立下大功。

有一次,齊王得到了一隻珍貴的鵠鳥,命令淳於髡將這隻鵠鳥獻給楚王,以利兩國邦交。從齊國的都城到楚國的都城,路途十分遙遠,要長途跋涉一個月,不但異常辛苦,而且鵠鳥非常嬌貴,萬一途中死了或是逃跑了可是要被治罪的。這是一樁不簡單的事情,但他還是承擔了這項任務。

誰知淳於髡剛一走出齊國都城,就不小心把鵠放跑了,他的幾個隨從都驚惶失措,以為這次一定活不成了。可是淳於髡卻沒有慌亂,他略微思考了一下,繼續提著空鳥籠往楚國去。他來到楚國都城,晉見楚王,將空鳥籠獻上後恭敬地說道:“我奉齊王之命前來獻鵠,可是途中過一條河,我看鵠口渴想要喝水,便打開籠子把它放出飲水,沒想到它卻一去不再回頭。這是我的失職,我願意以死謝罪。不過,我擔心人家說您為了一隻鳥而使一位士人自殺,害您背負不仁的惡名,所以打消了這個念頭。我又想再買一隻相似之鳥來代替,但這樣既欺騙了我國的齊王,又侮辱了您楚王,這樣做也不妥。我更想逃往他國,可是這樣雖然能保全自身,但會影響兩國的友好關係。為此,我心甘情願地前來接受任何懲罰。”

楚王聽完了他的話,對他的誠實非常感動,讚賞他有膽有識,不但沒有責難他,反而對他給以重賞。

大謀略:凡了錯誤並不可怕,真誠坦率地承認錯誤比虛偽的隱瞞欺騙更能獲得別人的諒解。

拋磚引玉諫宣王

齊宣王下令修建一座占地超過一百畝,大堂上要設置三百座門的宮殿,一連修建了三年都沒有能夠成功。絕大多數的大臣都不敢勸阻,隻有春居對此憂心忡忡,總想找個合適的機會勸諫齊宣王。

有一天,齊宣王和大臣們談論君主的賢明問題。春居趁機問他:“楚王拋棄了先王的禮樂,音樂也因此而變得輕浮了,您說楚王能算賢明的君主嗎?”

“當然不能算!”齊宣王不假思索的就作出了回答。

春居又問:“楚國所謂的賢臣數以百計,卻沒有為此而勸諫楚王。您說,楚國有算得上賢臣的人嗎?”

“當然沒有!”齊宣王又肯定地回答道。

春居順水推舟又接著問:“現在大王您要修建的大宮室,占地超過了百畝,堂上還要設置三百座門,這樣豪華的大宮室一連修了三年都沒完工。大臣中沒有人敢勸阻。請問,大王您手下算得上擁有賢臣嗎?”

齊宣王麵帶羞愧之色,遲疑了一下,說:“當然也沒有!”

春居拱手說:“那好!請允許我離開吧!”說完就頭也不回地快步走了出去。

齊宣王愣了一下,馬上追上去說:“春子!春子!請您回來!為什麼這麼晚才勸阻我呢?”

齊宣王把春居召回來後,又趕緊召來記事的史官,對他說:“馬上記載下來!我不賢德,喜歡建大宮室。春子勸諫了我。”

最後齊宣王下令停止了這項勞民傷財的浩大工程。

大謀略:對位高權重的人進行勸諫,應當采取適當的方式,順勢勸諫,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求何奢啟齊王

威王八年,楚國大舉進犯齊國。齊王派淳於髡去趙國請救兵,攜帶黃金一百斤,車馬十輛作為出兵的交換條件。

淳於髡接到大王的口諭之後仰天大笑,齊王莫名其妙,問道:“你嫌東西少了嗎?”

淳於髡忍住笑回答:“哪敢嫌少!”

齊王追問:“那你笑是什麼意思?”

淳於髡回答道:“臣想起今早遇到一個人的可笑行為,故覺得想笑,絕無嘲笑王上之意。”

齊王問道:“今早有什麼可笑的事發生,給寡人講講。”

淳於髡回答:“臣今天早上在上朝的路上,經過田野,看見有一個農夫跪在路旁祭田,他舉著一隻小豬腳爪,端著一鍾水酒,嘴裏振振有詞地祝願說:‘土地爺啊,求你保佑,讓我五穀滿倉,豬牛滿圈,金銀滿箱,兒孫滿堂!’我見他手裏拿的這麼微薄,嘴裏要求卻那麼奢厚,所以越想越好笑。”

齊威王聽了很慚愧,便增加了黃金一千鎰,白玉十對,車馬百輛。讓淳於髡帶著這些東西到趙國求救。

趙王看到這些東西後,立即撥給齊國精兵十萬,戰車千輛星夜趕來齊國解圍。楚國得到消息,連忙星夜撤兵回國。

大謀略:奉獻的少就不能幻想獲取巨大的收獲。隻有多付出,才能獲取高回報。

鄒忌以美論得失

公元前378年,齊威王即位,據說他不理朝政已經有九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