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時,名將李朔率九千人急行軍一百二十裏,一鼓而攻下蔡州城,活捉叛將吳元濟,結束了長達三十餘年的分裂割據。
在凱旋還軍的路上,將領們請教李朔說:“當初您在朗山戰敗了卻不憂慮,後來攻克吳房的外城以後卻不乘勝拿下內城,後來又不顧天氣惡劣,冒著暴風雪襲擊蔡州,孤軍深入險境卻不害怕,可是最終取得了成功。您的這些做法都是大家不理解的,敢問其中奧妙?”
李朔語重心長地說:“當初我軍在朗山失利,敵軍就會以為我軍力量薄弱,因此輕視我軍而不加戒備了。假若我們拿下吳房內城,那麼吳房的敗兵就會逃到蔡州城去,和蔡州敵軍會合起來堅守蔡州,這樣他們力量一集中就會增加我軍攻打蔡州的困難,所以我決定暫時留下吳房的敵軍以分散敵人的兵力。大風大雪天空陰暗,這樣烽火就不能傳接,蔡州守敵無法知道我軍到達。孤軍深入,將士就會人人都沒有退路,隻能拚死作戰,戰鬥力自然倍增了。看得遠的人不會在乎眼前,考慮大局的人不計較小事。假若因為一點小小的失敗就垂頭喪氣,一蹶不振,這是自己擾亂自己,哪有閑心和精力去立大功呢!”
大謀略:謀劃一場行動方案時,必須要有全局觀念和戰略眼光,不可貪小利而誤大局,顧眼前而忘長遠。
劉郇金蟬脫殼計
五代時,公元915年,晉王李存勖率大軍進攻魏縣(今屬河北)。好戰的晉軍士兵,與南梁魏州駐軍劉郇軍交戰了幾場,很是占了點便宜,便覺得南梁軍軟弱可欺,愈發猖狂了。
後梁將軍劉郇見李存勖將主力部隊調到魏縣,其老巢晉陽(今山西太原)必然空虛,可是公開撤軍勢必引起晉軍懷疑,便決定來個“金蟬脫殼”,將部隊秘密調往晉陽,去偷襲李的老巢。
劉郇首先讓士兵把毛驢牽到城牆上,訓練它們像衛兵一樣來回走動。毛驢溫順而又聽話,很快就被訓練得達到了要求。又讓士兵用喂馬的草紮成草人,綁在驢背上,在草人身上插好旗幟。這樣,毛驢馱著草人在城牆上來回走動。一天,李存勖派部下向魏州城叫罵、挑戰:“喂,南梁兵們,不要總把腦袋縮在褲襠裏,有種的出城來,我們再打一仗。”
可是,任晉兵怎樣辱罵叫戰,魏州城上卻不見一點聲息。李存勖從遠處看見城牆上有士兵打著旗子來回巡邏,以為城中劉郇軍還在,不加懷疑。劉郇見此計未被敵發現破綻,便把人馬全部撤走,一個也不留。就這樣,晉兵叫罵了幾天,也不見魏州城裏南梁軍有何反應。
過了兩天,李存勖軍的前哨發現城牆上雖有旗子晃動,但城裏卻毫無動靜,立即報告李存勖。這個情況開始引起了晉王李存勖的警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李感覺事情不妙,立即派人偵察,證實劉郇已撤走兩天了。李存勖這才知上了大當,對部下說:“我早就聽說,劉郇用兵,一步百計。果真如此。”
就這樣,李存勖的大本營在不知不覺中被劉郇搗毀了。
大謀略:自古兵不厭詐,使用巧妙的辦法轉移敵人的注意力,然後“金蟬脫殼”,不失為一種妙計。
乾歸設計破敵軍
呂光占據西域涼州之後,乞伏乾歸占據金城與之抗衡。然而,乾歸與他的弟弟乞伏軻彈關係不和,兩人明爭暗鬥。軻彈擔心被殺,便投奔到呂光的旗下。呂光是特別善於利用別人的矛盾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當軻彈來到涼州時,呂光當機立斷,下令群僚說:“乞伏乾歸狼子野心,前後反複。我正想向東廊清秦趙之地,立功於江南,怎麼能讓這小子逞凶於洮河之南呢?而且他們兄弟之間相互離間,這樣好的機會真是求之不得,我們一定不能錯過,現在命令朝廷上下中外戒嚴,我將親自率軍親征。”於是呂光出兵親征,命呂纂率領楊軌、竇苟等步兵三萬進攻金城。
乾歸聞訊,率兵兩萬抗敵。呂光又遣部將王寶、徐炅率領騎兵五千攔擊。乾歸害怕而不敢進軍。呂光又遣部將梁恭、金石生率領精兵一萬餘人自陽武下峽出擊,與秦州刺史沒奕於聯軍進攻東麵。呂光又命弟弟呂延率軍進攻臨洮、武始、河關,盡皆克之。這時,呂纂也攻下了金城,活捉了金城太守衛鞋,這對於乾歸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因此大驚,哭泣著說:“是生是死,就在今天了。”
乞伏乾歸不愧是一位智勇雙全的人物,他經過一番苦思冥想,終於計上心頭,想出了一條反間妙計。他在軍中散布說,乾歸的眾將都已潰散,大部分已向東投奔了成紀。與此同時,一直進軍順利的呂延,早已產生了驕傲輕敵思想,聽到這一消息後,他信以為真,立即引兵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