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叫馮諼的門客說自己可以完成這個任務。孟嚐君非常高興,叫總管把合同契據給馮諼裝載在車子上,讓他到薛城去收賬。
臨行前,馮諼問孟嚐君:“債收齊後,買些什麼東西回來?”
孟嚐君答道:“看我家裏缺少的買吧!”
馮諼驅車到了薛城,那裏的百姓聽說有人來收利息了,叫苦之聲不斷。馮諼就假托孟嚐君的命令,當眾焚毀了那些契據,說是那些錢不用還了,老百姓非常感動,齊呼萬歲:
馮諼回來後,孟嚐君問他:“你買了些什麼東西啊?”
馮諼答道:“你說過:‘家裏缺什麼東西就買什麼。’我想,你庫裏堆滿了錢財,畜欄裏養滿了牲畜,堂下站滿絕色美人。你家裏所缺少的隻有‘義’,所以我就替你買回了‘義’。”
盂嚐君感到不解:“我不明白先生的意思?”
馮諼說:“借你錢的,很多都是窮苦的老百姓,當下利滾利,他們越來越窮,即使去向他們逼債,也不會討到分文錢,要是將他們逼急的話,他們就會逃走。因此,這些借據就相當於無用的廢紙,燒毀這些無用的東西,主動放棄不可得的空帳,就會讓您的封地的人民擁護您,親近您,我認為收回民心比收回利息更有用啊!”
“先生的目光真是遠大呀。”孟嚐君無可奈何地拱拱手說。
後來齊王聽信讒言,解除了孟嚐君的職位。除馮諼外,其餘的門客都棄他而去了。在萬般無奈之下,孟嚐君隻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在離薛城百裏遠的地方,薛城的百姓紛紛走上街頭,歡迎他的到來。孟嚐君對馮諼說:“先生替我買的‘義’,到今天終於見到了他的作用。”
馮諼說:“狡兔準備了三個洞穴,方能免於一死。您至少也得有三個安身的地方,才能高枕無憂。”
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到秦國去遊說。他對秦昭襄王說:“齊國之所以能變得這麼強大,全靠齊國的相國孟嚐君。現在齊王免了他的宰相之職。如果秦國能重用孟嚐君,他一定會全力輔助大王,讓秦國變得更加強盛。”秦王就準備了2000兩黃金,派了10輛車子,去迎接孟嚐君。
馮諼回到齊國,對齊王說:“臣下聽說秦王準備了2000兩黃金、10輛車子,要來迎接孟嚐君去秦國。如果孟嚐君去了秦國,就會讓秦國變得更加強大;大王還是搶在秦國使者之前,去薛城把他請回來,恢複他的宰相職位,增加他的封邑,那麼秦國的陰謀就會被挫敗。”齊王派人到邊境去打探消息,證實馮諼沒有說假話,就馬上按照馮諼的話去恢複了孟嚐君的宰相職位。
這時,馮諼又對孟嚐君說:“你還得去向大王要一些祭器,在薛城建立宗廟,那麼您的地位才不會被動搖。”宗廟在薛城建好後,馮諼對主人說:“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您將不會有什麼憂患了。”
此後,孟嚐君在齊國當了幾十年相國,再也沒有遭受過禍難。
大謀略:民心是統治者維護自己統治的基礎,因此得民心者得天下。同時,統治者為了使自己的統治更加穩固,也要為自己作好長遠的打算。
言行如一事可成
魏武侯派吳起擔任西河的太守,西河西邊就是秦國,秦國有個城池靠近秦魏邊境。駐守這個地方的秦國士兵經常來西河騷擾邊民,西河百姓久受其害,對秦軍士兵恨之入骨。因此,吳起一來,就決心一定要將這座秦城攻下。
可是,吳起手下兵力不足,臨時征兵又很難征到。怎麼辦呢?他經過一番思考,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
一天,吳起叫人把一根車轅子搬到北門外麵,並把它斜靠在北門的一側,旁邊貼著一張告示:“如果有人能將這根車轅子搬到南門外麵,本太守將賞給他良田二十畝,上等住宅一套。”落款處是吳起的親筆簽名,並赫然蓋著“西河太守”的大印。
消息很快傳開了,許多人圍著車轅子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可就是沒有人動手去搬。
一直到傍晚時分,北門來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他看了看告示,又看了看車轅子,將信將疑地問那負責監守的士兵:“這是真的嗎?”
“你沒看見太守的大印嗎?”那士兵回答。
小夥子心裏還有些狐疑,但他鼓起勇氣決定試一試。於是,他扛起車轅子,邁開大步,穿過繁華的鬧市區,一直送到南門外麵。小夥子身後跟著一大群看熱鬧的人,他們一方麵嘲笑小夥子白日做夢,想得到飛來的橫財,另一方麵也想看看事情的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