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廳房(1 / 1)

在我的老家甘肅隴西,人們祖祖輩輩把家中有沒有一棟大廳房,或者廳房的好壞,當作衡量一個家庭家境好壞最直觀的重要標誌。

大廳房是家鄉常見的農家建築,一般建在莊院主建築一邊,大多數座北朝南,廳房比院中任何房子都大,是整個院落的主建築。過去的房子基本上是單簷房也就是後高前低,一個房簷,建廳房一般人家隻建兩掛椽的淺房簷,講究的人家建三掛椽深房簷,兩掛椽就是用前後牆外加中間一道本梁,前後兩排椽子,其中前排的椽子就有房簷是單獨由一掛椽建成,具體房簷的深度由前掛椽的長度決定。廳房的兩邊建兩個小房,也叫做耳房,顧名思義,就是廳房的兩隻耳朵,其中一個耳房當廚房,另一個耳房當角房,也有把廚房建在其他方向的,廳房裏一般住的是輩分最高的人,或者是家中掌櫃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也有年輕人住廳房的,如果是家裏來了客人,得首先讓到廳房裏坐,不然是不禮貌或有失體統的。

我奶奶在世時,家中省吃儉用,建了一棟“四門八窗”的廳房,所謂“四門八窗”,就是四扇門八扇窗,在當時來說,雖然比不上地主老財家的,但在一般人看來,還是十分氣派,隻可惜奶奶去世後,父親與伯父分家,父母搬出了老院,把大客房留給了伯父家,我家就住在了外院的兩間舊平房。自分家的那天起,我的母親就發誓要建一棟客廳,因此省吃儉用,為建房做準備。父親在外工作,隻有在過年時才回家呆上不到一個月的光景,家中全靠母親帶著大姐和二姐起早貪黑,忙裏忙外。1958年,三年自然災害開始,加之眾所周知的人為因素,人們的生活陷人了貧困的極點,在這樣的年景,任何食物都十分昂貴,價格高得驚人,關鍵是好多人有錢也買不上吃的東西。我的母親卻顯得很有見地,她領著姐姐們起早貪黑,將家中能種的地方全部都種上了以甜菜為主的各種蔬菜,不僅滿足了我們全家人生存的需要,使我們能夠度過那個艱難的歲月,而且蔬菜賣了,價格也不錯,母親就將賣菜的錢全部用來買了本材。那年月本料倒顯得很便宜,因此,兩年下來,我家就攢夠了建客廳的東西,便於1962年春建起了一棟在當時乃至後來的近二十年,都很講究的大廳房。那時在我們村上廳房不少,但像我們家這樣新建的深房簷三掛椽的三間大廳房,還是為數不多的,總算實現了母親的願望,這件事也成了母親一生中最引以自豪的事之一。在後來的歲月裏,雖然日子過的很清貧,但一家人在大廳房的庇護下,盡享天倫,在那名目繁多的工作組下隊的年月,我家的大廳房也自然成了生產隊長安排工作組的首選之地,因而先後有近十名工作組的同誌在我家住過,也常常成為生產隊開會的地方,給我家也增添了不少光彩。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家鄉也和全國一樣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改善了生活的鄉親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建房,十幾年的功夫,房子一家比一家建的漂亮,也不止是僅僅建個大廳房了,我家也不甘落後,推倒了院牆,沿街建起了新房,父母也搬出了廳房,大廳房讓我的侄子住,但時間不長連侄子也不想住了。從此,大廳房變成了擺設,最大的功用倒成了庫房,去年回老家探親,聽二哥說他打算將老廳房拆掉,重新建房,二老也同意。

2000年10月15日刊登於《銀川檢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