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情(1 / 1)

母親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至今也算是兒孫滿堂了,但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與我們年輕人比起來就重多了,因此,我的三個姐姐都沒念過一天的書,而我們弟兄三人卻都盡力拉扯上學。讓老人遺憾的是,我卻隻生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

1990年,我兩歲的女兒實在沒人帶,萬般無奈之下,隻好將年近古稀的母親接到銀川幫我帶孩子。孩子是天真無邪的,在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健康成長,與奶奶的感情也愈加深厚。女兒不僅自天與奶奶在一起,連晚上也舍不得離開奶奶,要與奶奶睡在一起,有了好吃的首先要讓奶奶吃。就這樣,我們一家三代快樂地度過了兩年的時光。正當我們沉浸於天倫之樂的幸福中時,老家再三來信催促母親回老家,母親隻好帶著對孫女的無限眷戀,依依不舍地回老家去了。女兒聽說奶奶要走,平時十分乖順的人硬是不讓奶奶走,還說“奶奶,你走了,我爸爸媽媽上班,我怎麼辦呀?”至今母親提起孩子臨別時說的那句話,仍很動情。

轉眼間母親回老家已數年了,這幾年我都設法盡量每年回老家一次,去看望她老人家,一方麵二老年歲已高,另一方麵還是盡量滿足女兒的心願,帶她去看奶奶。記得母親剛走的那年過年,還一字未學的女兒吃喝著要給奶奶寫信,她要去了紙和筆,寫了些恐怕世界上誰也不認識的一封“信”,實際上是紙上亂畫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然後要我們寄給奶奶。上學後,她才真正學著給奶奶寫信了,且在賀年卡中選出最漂亮的寄給奶奶。我家剛裝電話那陣,女兒硬是嚷著給奶奶打電話,當得知奶奶家沒電話,接不著時,非常失望,那時女兒還常常說夢話,大喊“奶奶”,問其緣由,說是夢見了奶奶。

1996年,本來不打算回家,但在女兒的懇求下,改變了主意。乘座的火車差半天就要到老家時,女兒激動得邊跳邊拍手叫好,“終於快見到奶奶了”,並把我們給她買的路上吃的東西舍不得吃,說要留給奶奶吃。祖孫相見時的那情景著實動人,真像電影電視上演的那樣。其實母親聽說我們要來,早就盼星星盼月亮,自天吃不香,晚上睡不著,天天望著我們回家經過的路口,並且早早地把自家果園裏能吃的東西留給我們。今年本來櫻桃是該吃完的時候了,奶奶卻設法給孫女留著許多。在我們探親期間,祖孫倆是形影不離,仿佛有說不完的話,女兒還幫奶奶幹這幹那,遺憾的是母親的腰病又犯了,在炕上不能動,女兒不僅陪著說話,還端飯送水,臨走時還在野地裏采了好多她認為是最好的野花插人喝完的塑料飲料瓶中,獻給了奶奶,祝福奶奶早日恢複健康,母親激動得淚水流了下來。

轉眼間就到了歸期,我們帶著惆悵,帶著不盡的眷戀走了。臨別之際女兒向奶奶告別,摟著奶奶的脖子,戀戀不舍,奶奶哭了,孫女哭了,我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淚,那天坐車,一路上女兒悶悶不樂,全然沒有了來時的興致。

回到銀川後,親朋好友問女兒,老家好不好,女兒便不假思索地說好,還可如數家珍似的說上一連串老家的好處來,弄得別人很好笑,有人半信半疑地說:“你們老家那個窮地方有什麼好的?”女兒很是不服。說來也奇怪,一向花錢大手大腳的女兒,開始攢錢了,有時甚至把大人給的早點錢都留下來。問其原因,女兒說要攢錢給奶奶治病,已經有十幾元,並要我們給奶奶寄錢時一同寄去。當我給老家打電話得知母親的病情好轉時,女兒十分高興;當病愈時拍手叫好,還跳得老高。此期間的一天中午,女兒坐在床上抹眼淚,我們問是不是哪兒不舒服,是不是學校老師批評了,是不是有人欺負,她都搖搖頭,最後才吞吞吐吐地說:“我想奶奶了”。

祖孫之情,感人至深,常使我沉思,一個城市生長的孫女,一個從舊社會過來的農村奶奶,為何有如此之深的情感呢,或許是老人的真誠和善良,或許是女兒的乖聰和純潔,也許是我們影響和感染……

2000年12月25日刊登於《銀川檢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