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偶然的時機,我與七歲的女兒在逗玩別人家的小孩時,無意中說了一段女兒小時候的一些事,不曾想到,我隨便的一句卻引起了她極大興趣。我講了一件又一件,而女兒則聽了還要聽,十分虔誠。由於我的工作關係每到周末才能回家,當我一回到家,女兒便央求著要我給她講她小時候的一些趣事,我們戲稱為“我的故事”。在女兒不厭其煩的要求下,“我的故事”越講越長,越講越多,有時候我講完了,女兒又圍著媽媽要講“我的故事”。隨著時光的流逝,“我的故事”已超過了五十個,都足夠出版一本《我的故事》了,而作為父母的我們,起初信口一開便一個接著一個講個不停,而現在講一個卻需要搜腸刮肚好長時間才能完成。她每次都聽的十分專注,非常投人,還不時提出一些問題,那勁頭比學習功課還大得多。令人感到驚奇的是,給她講過的童話故事,讓她講起來,丟三落四,講不了多少,而自己講起“我的故事”來則繪聲繪色,竟無半點遺漏,還常常把“我的故事”講給小夥伴,共享快樂。故事畢竟是有限的,隨著事少詞窮,我開始摻雜使假,這樣雖然“我的故事”增加了不少,但假的還是真不了,漏洞就會被機靈的女兒發現。因為有時一個故事不能自圓,有時兩次講一個故事,但又不一樣,我們事後也忘了,但她卻記得很清楚,真乃童心難欺,“我的故事”就在女兒的遺憾中講完了。然而,我們卻鼓勵女兒,真正的故事要靠自己的行動去創造,願女兒努力學習,認真生活,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創造出更多、更美、更動人的“我的故事”,把真正富有啟迪的《我的故事》奉獻給大家。
1996年2月25日刊登於《銀川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