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軍人家庭的主旋律(1 / 1)

常有人問我妻子:“你為啥找個當兵的?”先不說妻子怎麼回答的,我聽到這種問話,十分惱火。我一口氣可以說出找當兵的幾十個好處和優點,但過後冷靜一想,找當兵的做丈夫確實委屈。別人夫妻雙雙散步遊玩時,我的妻子卻隻能單身一人;當妻子挺著大肚子行動不便,需要照顧時,我無法陪伴左右;她分娩坐月子,一個人帶孩子,遇到數不清的困難,也隻能獨自承受。結婚六年,她跟我吃了多少苦,但無怨無悔。當我工作中不斷取得好成績,向她捧來一枚枚軍功章時,她說:“隻要你把事業幹好,我苦點也值。”是啊,看看我身邊的戰友,哪一個家庭不是做出巨大的犧牲的呢?

我的一個戰友叫寇恒生,一個人伍十七年而目前還是一個兵的剛強男兒。1984年,團決定在賀蘭山深處建一座電視轉播台,寇恒生毛遂自薦,來到施工現場。施工進人最緊張的時候,他收到了“子病危”的電報。他犯難了,回去吧,這邊的工作就要停止,全團官兵一點點背上山的萬元材料就可能報廢;不回去……,考慮再三,他還是留在工地。主體工程即將竣工時,他的兩歲半的兒子在西安病亡,妻子重病住院,他得知消息後失聲痛哭。在領導的催促下,他把家事安排了一下,又上了工地。第二個孩子出生前,妻子早早地發了信,當他準備動身時,接到了參加比賽的通知,他又打開了卷好的鋪蓋,並且再次奪得了軍區的一等獎。而此時妻子發誓再也不想見他了,過後每當提起此事,他就說:“事業需要我付出,個人多大的犧牲我認了。”與他一起人伍的戰友已當上了團長、營長,他也有過提幹升官和回家發財的機會,但直到今天他仍然是個兵。

家庭,這個軍人的後方,如果沒有它不斷地做出奉獻,我們共和國的長城能那樣堅固嗎?好多人都說找個軍人做丈夫“傻”,怎樣理解這個“傻”字呢?

1992年4月19日刊登於《銀川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