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遊記(2)(2 / 3)

潛海完畢已是下午4時多,就近直奔鹿回頭。這是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用石雕再現這個傳說,軟件變硬件。鹿回頭地點的選擇可謂匠心別具:立於高山之巔,南海之濱,看三亞市全景,賞南海落日,益增情趣。

晚宿好漢坡別墅,盡管有空調,但遠不如椰樹下自然風涼爽。一杯茶、一支煙,獨坐石椅上。輕風送爽,椰林婆娑,十分愜意。好漢坡燈火若明若暗,構成朦朧美的氛圍。此時思想展開自由的翅膀,從提水冒風雨去露天廁所淋浴到來神州第一泉泡溫泉:從夏夜乘涼魚池邊到現今住別墅:從上山割草到登山賞景""在對比中陶醉,在回憶中警醒。10月3日晴驅車到天涯海角。天盡頭、海邊緣,叫天涯海角。這裏已建成大10月2日午餐後,下午l時乘機赴西寧,4時多到達。導遊在機場候接。步出機艙,寒風凜冽,短袖衣不敵邊陲寒,急添衣物。西寧是青海省省會,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海藏咽喉,天河鎖鑰"之稱,道出其戰略位置的險要。據此,左扼甘涼,右控青海,內屏中原,外限蒙藏。

西寧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漢武帝時設"西亭",北宋徽宗皇帝希望西北安寧,改名"西寧州",西寧之名自此開始。"絲路南線","唐蕃古道",必經之地。

遊覽東關清真大寺。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已有600多年的曆史,坐落在西寧市東關大街,是青海省最大的一座伊斯蘭教寺院,也是西北地區四大清真寺之一。是穆斯林群眾頂禮集會場所。

大家拍照、遊覽、閑聊,談到阿富汗、伊斯蘭,信馬由韁,海闊天空,領悟到各民族團結的重要性。獨特的民族風格建築,還是很吸引人的。晚飯是手抓飯。時代發展了,不再用手抓飯。民族風味,頗具特色。

來點青稞酒,以禦寒冷。行色匆匆,到了世界屋脊的屋簷下,青藏高原風光稍為領略。

晚7時多乘火車赴蘭州,夜宿蘭州。10月3日上午在蘭州遊五泉山五泉山因山上有甘露、掬丹、摸子、惠、蒙五道泉而得名。

五泉山的主要建築為崇慶寺。廟宇沿山而建,錯落有致。引人注目的。孔子行教"塑像,造型逼真。有孫中山塑像及紀念館。

絲路遊

中秋國慶,雙節同天。連假一周,去旅絲路。由耀秋兄倡議襄助的旅行團,4家連同全陪導遊共14人。中秋佳節,賞月盡興,打點行裝,相會廣州。從廣州直航西寧,北上蘭州,西向嘉峪關,偏南往敦煌,到吐魯番,達烏魯木齊,從烏返穗。

行程8天,經曆3省區,陸空俱乘,老少鹹齊。西安曾去過,讓思緒將其連接。以蘭州為起點,沿絲路西行。

魂牽夢縈的向往成了現實。見識戈壁灘,感悟大沙漠。駝鈴聲聲,風塵滾滾,恒古的主題綿延至今。

永恒與不朽,構成美好的回憶.人文與勝景,彙為執著的追求。

7000多公裏的逶迤商路,用現代交通工具去體驗,能說苦嗎?1700多年的鮮活生命,以行色匆匆的方式去涉獵,能讀懂嗎?這是走一次回味一生的絲路之行。

耀秋兄因事未能成行。鋒銳帶團啟程,沿途添菜置酒,更增情趣。族活動的場所,儒道釋均有,宗教、娛樂融為一體。

登高處覽蘭州新貌,現代化建築物一掃思維定勢中的荒涼貧瘠感覺。下午賞黃河母親塑像、看古老的黃河水車。塑像是新的,水車是舊的。

塑像寓意母親河黃河是中華民族搖籃的主題。水車轉動述說著農業文明的艱辛曆程。

過黃河第一橋,登白塔寺印象較為深刻。白塔山位於黃河北岸,有白塔寺立於山頂而得名。據載,成吉思汗統一大元帝國後,致書西藏法王。法王派一著名喇嘛去蒙古謁成吉思汗。途經蘭州病逝,元朝下令修塔紀念,明清均曾重建或擴建。

白塔下邊是圓型。上麵七級八麵,為黃土磚石砌就,褐色。絲路上的塔,大多是這個形狀。

從山頂看黃河第一橋。黃河水急流快,灘險浪高,第一橋南北飛架,四墩如四柱,巍然屹立。橋上車水馬龍,兩邊有人行道。河中遊艇穿梭,別是一番景致。

晚坐軟臥火車赴嘉峪關。10月4日清晨至嘉峪關。

嘉峪關是舉世聞名的萬裏長城西端的險要,萬裏長城的終點。因位於嘉峪山而得名。

嘉峪關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現已不具有軍事防禦的功能,但其雄姿仍在訴說著過去的輝煌。秦時蒙恬、漢代張騫、唐朝玄奘,或禦邊塞、或開西域、或傳文化,來來往往都為它所印證。

嘉峪關明代最輝煌。明置雄關,城關由內城、甕城和外城組成,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嘉峪關抵禦外族入侵,易守難攻;扼守絲路之行,東進西出。戰爭中,它是堅城;商旅上,它是航標;而現今,則為勝跡。

大家約定上車時間,分開活動,各遊所興。站遠處拍全關秋韻,靠近點尋奇磚一塊。雄關樓上觀大漠,總兵府裏覓古跡。東進關口領腰牌,西出城門塑英姿。上上下下,尋尋覓覓,足跡踏遍雄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下午,乘中巴赴敦煌。途經安西,遺址說貪官下場,拓展顯唐時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