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然,吟詠"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名句。感慨良多。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吹,西部開發的春風在吹,春風已過玉門關。晚抵敦煌。10月5日敦是厚重,煌為光明。名字見其曾繁華過的歲月。上午遊鳴沙山和月牙泉。
鳴沙山位於敦煌市區南郊5公裏處,也叫神沙山、沙角山。黃色沙子堆積而成,沙嶺連綿起伏40多公裏。由沙堆積成山,有棱有角,亦圓亦偏,成語"一盤散沙"在此解釋不通。聚沙成山,千年不散。白天駱駝踐踏,遊人登臨,坑坑窪窪,翌日恢複如舊,這是大自然的傑作,風的妙力。
鳴沙山奇在鳴,人坐板滑沙,轟鳴作響;鳴沙山妙在聚,散而能聚,破之能複。
鳴沙山坡如平麵、脊如刀削,天造地設,妙趣天成。鳴沙山環抱一清泉.形似新月,故名月牙。月牙泉四麵環沙,泉水長年不涸。大漠中有此隱泉,堪稱奇妙。騎駝登山.大家都來.一人一匹,結隊而行。分外妖嬈"。毛澤東對雪的描寫,精辟入裏。鬆針披白,萬綠叢中半是雪。輕輕搖,雪花紛飛,飄飄灑灑,落地不化。
天山見三奇境:天池近山皆雪,構成"雪中水";天池上一處窪地,積水結冰,形成"雪中冰";小天池是從天池引水聚成的,天池水噴湧而出,形成瀑布,是"雪中瀑"。
天山天池天雪,雪水雪冰雪瀑。雪的世界,動靜相襯。
旅遊至此,達到高峰。下山已是晌午,積雪融化。不知誰吟"日照山路生紫煙,遙看雪山列前川。"此情此境,套用李白詩,倒也確切。下午赴南牧場,中途塞車,至目的地已快傍晚。騎馬過把癮,匆忙下山來。倒是下山路旁秋色醉人,胡楊樹經秋,葉皆染黃,大家趕緊拍照,留下天山秋韻。10月8日上午9時40分乘機,下午2時到達廣州。大家或坐飛機,或乘大巴,當天趕回潮州。我們與鋒銳、榕榕留廣州,似是遊興未盡,再逛廣州"園博會"。絲路之旅,領略了西北的風沙,體味出商貿的艱辛。這是商貿之路,商人不辭幸勞跋涉往西亞。也是文化之路,唐僧曆經艱險取經去印度。此行改變了對西北的印象,火車、汽車都很高檔。鐵路、公路也很好行。
下午遊莫高窟。這是高品位的藝術欣賞。莫高窟集建築、繪畫、雕塑三大藝術於一體,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寶庫之一。492個洞窟,大家約莫觀賞了10多個,約略窺見其神妙。
禿禿沙山之上,流淌著前輩藝術師的靈感;悠悠歲月之間,閃爍著中華燦爛文化的光輝。
敦煌不老,藝術長青,我們陶醉於莫高窟。晚乘軟臥火車赴吐魯番。10月6日早抵吐魯番。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現實和引伸義同樣扣人心弦。高昌故城的斷牆殘垣,撩起我們關於曆史深遠的回憶。漢時李廣利攻大宛的屯點,唐代"安西都護府"的府治""黃土夯成的故城,在瑟瑟秋風中訴說著"地勢高敞,人庶昌盛"的輝煌。
涓涓而流的坎兒井,澆灌著新疆的長綠。明溝暗渠滋潤著吐魯番。凝固了的火焰山,使人想到《西遊記》的芭蕉扇。葡萄溝名不虛傳,架上碩果累累,攤間葡萄風幹,秋韻流淌在心頭。午後,坐中巴赴烏魯木齊。10月7日上午赴天山天池。下車伊始,瑞雪滿地。大家喜形於色,弄雪玩雪,搶拍雪景。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見到雪。忘卻寒冷,踏雪尋天池。天池置於雪的包圍之中,遠山是白雪,陽光一照,"紅裝素裹。
新馬泰
公元2000年8月15日至27日,我舉家與耀秋兄伉儷隨旅行團共19人赴新馬泰港澳旅遊。曆時13天,遍遊三國兩地區,海陸空齊備,老中青同遊。自帶相機兩架,沿途留影,攝入精彩。泰國的人妖嫵媚多姿,新加坡的潔淨清新,馬來西亞的社會福利,香港的林立高樓,澳門的葡京賭場,均留深刻印象。為便於翻閱,按時間順序編集成冊。8月15日上午乘坐潮州中旅的中巴車赴汕頭,乘機抵曼穀。下午即去參觀世界最大的淡水人工養殖鱷魚湖,欣賞精彩刺激的徒手捉鱷魚表演。
鱷魚湖世界聞名,到泰國旅遊,到此一遊必不可少。湖裏隱約飄來股腥味,但遊客們仍興致勃勃,樂此不疲。
徒手提鱷魚的表演確是精彩刺激。表演者以"鱷魚也要泰銖"為口號,呼籲旅客把錢投向表演場,然後讓鱷魚張開嘴巴不動,把大漠孤煙,長城落日。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寸草不生的禿山嶺.祁連山,賀蘭山,夾出的一道走廊,便是絲路。當年美國西部,湧現了"淘金潮",中國的西部呢?
探頭世界屋脊屋簷下,返身沿著走廊西行,到烏魯木齊折回廣州。始發和回歸同圓點,圓了絲路之夢。氣派。人們欲人玉佛寺參拜,都要脫鞋,靜坐,雙手合十,虔誠禮佛。這是一種佛文化,入鄉需隨俗,連金發碧眼的外國佬也不得有違。
遊湄公河時,水上市場尤為奇特。沿河岸搭起的吊腳樓,上鋪木板,間間相連。市場並非原始,似是專供遊玩而設置。商販們主要是靠在小木船上賣水果以及手工藝品來贏小利。小香蕉一串20銖,折合人民幣約5元,味清香,一口一個,甚是好吃。
遺憾的是,鄭皇廟隻能停船遠觀,霧裏看花,水中看廟,其傳奇色彩存留心中。